评论:“雨神”萧敬腾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05月13日10:25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萧敬腾 萧敬腾

  韩松落(专栏作家)    

  娱乐新闻的配图,为什么是中国天气网的全国降水分布图?答案是,萧敬腾出道七周年纪念日已经到来。网友互相询问:你们那里下雨了吗?

  成为“雨神”,是2012年的事。2012年7月21日,萧敬腾在北京开演唱会,北京下大雨,他总是与雨同行的传说,终于得到一次最奢侈的证实。“雨神”头衔得到了加冕,却没被媒体和萧敬腾的团队立刻揽入怀中,因为“不正确”。这场雨的降雨量为61年以来最大,酿成了灾难。在迷信变得隐蔽却并没消退的中国,忌讳貌似不再严重却时时在场的当下,充当天气代言人,福祸难料。

  但这事就像吸铁石或者酵母,只要有个由头,性质相同的人和事,就被吸附过来了,人们也很乐意追加各种证据。之后一年,萧敬腾演唱会所到之处,总是有雨,不论是天津、上海、西安,还是伦敦。

  不过,若我们肯拿出《走近科学》的精神,稍微严谨一点,不难发现,萧敬腾成为“雨神”,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密集的演唱会。华语流行音乐正处于颓势,有实力开演唱会而且是巡回演唱会的歌手很少,萧敬腾却是其中之一,2011年开始的“有一种精神叫萧敬腾”世界巡回演唱会,几乎月月开唱,2012年后,每月至少两场,2012年9月,甚至达到四场。演出这样密集,而且多半是在东南部地区,遭遇雨天的概率自然增加。五月天也曾被列为“雨神”候选人,这和他们频繁的演出很有关系。第二,气候变化的活跃期,极端天气和灾害频现,演唱会遇见雨天的几率也在增加。

  2013年5月,他终于欣然宣布“我是雨神”。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不朽》里,讨论了人的不朽,这种不朽指的是一种世俗的不朽,一个人在死后仍能留在别人的记忆中,被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记住。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不朽,“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要想延长这种不朽,就得设法给自己增加特性,使自己区别于别人,不至于湮没在人海之中。这些特性,可以是一种姿态、性格、爱好、主张,也可以是一些符号、属性。这种“不朽”,使得人们过着一种做加法的人生,却往往被自己添加和依附的属性所吞噬。

  对萧敬腾或者别的歌手来说,仅仅拥有歌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各种特性,给自己增加记忆点,为自己提供形象支撑。“雨神”就这样及时出现了,带着网络时代的传播特性,美丽而嘲谑,渐渐嵌入萧敬腾的形象之中,直到人们厌倦它,直到萧敬腾也对被“雨神”吞噬和遮蔽感到不安。

  明星和政治家们,都得设法给自己增加特性,给自己的“不朽”充值,一副凝练的面孔,几张玛丽莲·梦露或切·格瓦拉式的照片,若干情史,几首歌,几段演说,用所有这些,与死亡、遗忘和消亡对抗,同时,也在这些特性里陷入死亡、遗忘和消亡。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