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年代的高音喇叭似乎仍然在21世纪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久久回荡:祖国河山一片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比起以前任何一张专辑,《给你一点颜色》都更像一部史诗——或者说史歌,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小城故事被打上“V21”(21世纪)的印章,从甘肃青海民歌唱到云南纳西族民歌唱到朝鲜族民歌,又从唐山话唱到山东话,老崔,这个人仍然在时光隧道里加速狂奔,霸占着每个年代的出口,并且牢牢抓着那个960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城堡的钥匙,他甚至滴血认亲骨肉团圆,拉扯着一个叫做香港的妹妹一起狂舞。他已不仅仅
是摇滚的黑教父红先生,而化身为船夫、农民、网虫、妓女……化身为人民和历史,在电子音乐和Hip Hop的深处,本土记忆和现实经验,仍旧像巨蟒一样翻江倒海。
他已经憋了七年憋坏了,于是口若悬河上天入地,你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国家地理》和《读者文摘》……越过他谢顶的头你看到的不是摇滚教父的神圣光环,而是河流和大街,芸芸众生和乌合之众。这是一张信息超载的唱片,老崔就像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从二锅头到杰克·丹尼,从青稞到喜力,蒙头狂喝,没酒了可喝可乐橙汁也一个都不放过,到最后,还嚷嚷“给我碗水喝”。
更大的挑战还不是用歌词驾驭历史,而是用如此杂乱的音乐风格以及声音素材,去征服我们的身体。不可能再要求他还像《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和《解决》那样浑然天成地本能爆发——假如说《红旗下的蛋》是对前两张专辑的集大成,那么《无能的力量》就开始了新的转型,因此更恰当的比较,不是和前三张专辑,而是和《无能的力量》,和1998年那张有点左右为难的唱片相比,《给你一点颜色》更成熟更丰富了。
崔健自称这张专辑是“三三制”——红蓝黄,心身体智慧,摇滚乐电子乐流行音乐……但是我肯定喜欢《解决》中“就像你18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的天真无畏,多过如今《蓝色骨头》举一反三忆苦思甜的中年教诲。《小城故事》三部曲尽管声势浩大,但我还是更期待老崔在他即将投拍的电影处女作中去讲述这个故事。假如把这张专辑三分天下,那么叙旧的《蓝色骨头》和《小城故事》在音乐上是偏弱的一个部分,温情但有点温吞。
《红先生》是谁都能一眼看出的崔式招牌代表作,与《一块红布》、《红旗下的蛋》构成红孩儿三部曲,歌中不停念叨的目的和逃避也是典型崔氏“出走”主题,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21世纪续章,是《一无所有》20年后的余音。《迷失的季节》和《舞过38线》被崔视为“流行歌”,先不管流不流行,这两首诗意小品倒有以往作品中少有的空灵和清澈。但总的说这三首旋律化的歌只达到平均分,不够高分。
真正代表崔健创作新方向的,是另外四首歌。《城市船夫》显示了漂亮的拼贴功夫,甘肃青海民歌翻唱和采样,河流的水声和城市的车水马龙,做爱或者划桨的声音,船夫的号子和电子节拍……浑然一体气势慑人。作为老歌,新版的《超越那一天》与当年那张迎接97合辑中的版本相比上了一档,与古筝衬底的旧版相比这次电力更足说唱也浑厚得多,尤其鼓手贝贝已成为崔健说唱的最大帮凶,加上丽江雪山音乐节的现场采样也显得更为立体——这又体现了拼贴制作上的进步。
《农村包围城市》和《网络处男》打开崔健电子和HipHop两大新方向,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据说这也是最初起的专辑名)才堪称专辑的主打歌,尽管最洋的电子声浪和最土的唐山话可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不大消。6分27秒的歌在长达3分24秒的电音之后才开始说唱,4/4的巨拍Bigbeat和Loop电流铺天盖地,英国化学兄弟(Chemical Brothers)和唐山农村兄弟趁着月黑风高,一起奔走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结合部,《农村包围城市》以及《城市船夫》的电子音色表明崔健电子转型的基本成功,当然如果从世界范围看,Chemical Brothers式的音色还是稍嫌旧了。老崔喜欢的还是那些更具摇滚气质的电音(比如Chemical Brothers)和HipHop(比如Beastie Boys),或许既嘻哈狂闹又电力强
劲同时又极具现实批判精神的Beastie Boys更具示范意义,如果重听1986年他们那张成名作,会发现音色和制作上还挺单薄,但再听1998年那张伟大的《Hello Nasty》专辑,就难免对同年出版的《无能的力量》失望,现在听崔健的新专辑,无论说唱还是电子音色、以及录音制作上(当然中国的生产线质量也会令音质从母带到压片走样)还是无法和Beastie Boys、Public Enemy、Asian Dub Foundation这样的超级说唱乐队相比,但比起7年前差距还是缩短了。然而幸好更重要的是,崔健绝不是Beastie Boys等的中国版。血浓于水的本土情感只有中国人生死相知。崔健始终在向民乐致敬,除了民歌,在配器和韵味上也民风浩荡,比如《迷失的季节》的古琴和笛子,比如《网络处男》和王磊《美丽城》中异曲同工的那一声女伶清唱采样。
更有意思的是HipHop的方言口音解放,这远比“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爱情算个屁”之类俚俗口语解放更进一步,无论是音调韵味上都令人闻之一乐。记得有一次诗歌朗诵会,四川诗人肖开愚突然用川语朗诵纽约诗人奥哈拉的口语诗,令人新奇,道理很简单,经过翻译以及汉语“普通话”两道枷索,英语口语诗势必一命呜呼,而用方言却可能唤发新的韵味,这与崔健在HipHop上王磊在Reggae上的方言口音尝试殊途同归。
说到底这就是崔健的意义崔健的文化示范价值,那就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牢牢扎根于民族文化和本土现实。在“Rock on the net”资讯爆炸的网络时代,继续做一个生猛的处男,在全球化时代,继续做一个中国杂种。张晓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