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乐团《献给微小的灵》反思福岛核事故

2013年06月10日00:32  新浪娱乐 微博
献给微小的灵 献给微小的灵
乐团围成一圈进行演奏 乐团围成一圈进行演奏
日本三月乐团 日本三月乐团

  新浪娱乐讯  6月8日至9日,日本三月乐团(SANGATSU)首度访华,在北京蓬蒿剧场献上了两场多媒体声音演出《献给微小的灵》(For the small ones)。这一演出的创作缘起来自乐团成员在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核电厂爆炸后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思考。团长小泉笃宏解释“the small ones”指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指那些因为小而时常被忽略,处于边缘和弱势地带的生灵。

  成立16年首次海外演出

  三月乐团(SANGATSU)1997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乐团的名字来自日本电影《三月的狮子》,乐团的音乐创作着重于声音的感觉和走向。自成立以来,乐团一直坚持每周日排练四小时,但也因为这个“铁纪律”,以及工作、结婚等其他原因,成员有陆续退出的,但也有陆续加入的。目前,三月乐团由两位吉他手、一位贝斯手和三位鼓手组成。六人中只有两人是职业音乐家,剩下的四位在音乐之外都还从事着其他工作。团长、也是乐团最早的创始人小泉笃宏在出版社工作,其他人分别做着网站编辑、设计师、黑胶唱片店员之类的工作。

  此次,乐团在京的演出不仅是其首度亮相中国,更是乐团成立16年来第一次海外演出。团长小泉透露,虽然以前也有四五次去海外演出的机会,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未成行,这次为来北京演出,他在3月曾亲自到蓬蒿剧场做实地考察。而因乐团六位成员中有四位都有工作在身,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请一天假,在周五(6月7日)的早上飞到北京,然后利用周末两天时间为北京观众表演。

  演出前收录北京的声音

  在京两场演出的曲目包括了《不音乐,不》《一个故事给明天》《夜复一夜》《在郊外》《夜的地图》。六位团员在狭小的蓬蒿剧场里围成一圈进行演奏,演奏过程中,乐手们有时会起身一边演奏一边绕着圆圈行走。而舞台后面的白色幕布上还会投射出不同样式的多媒体影像。据悉,这些影像是乐团与rhizomatiks(日本的一家设计公司)共同开发的,是与乐手演奏的呼吸节拍活动相呼应的影像系统。团长小泉解释,围成一圈的演奏形式和这些多媒体影像,都是他受了现代舞的启发后开始尝试的,“乐手与乐手之间演奏的音乐,在这个圆圈里,像舞者间的动作一样,是相互关联和具有传递性的。”

  演奏最后一首《夜的地图》时,乐手们先播放了有一大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寂静如密林、灵动如星空。小泉透露,不同于以前演出的版本。这次的声音里包括了他们即将来北京前,在东京录下的声音,和来北京后,在演出前,在蓬蒿剧场周围录下的声音,“我们想听听来自不同时空的声音混在一起是什么样的。”  

  时间与空间的声音表演

  三月乐团将此次的声音演出命名为《献给微小的灵》(For the small ones)。这一演出的创作缘起来自乐团成员在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核电厂爆炸后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的思考。团长小泉解释“the small ones”指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指那些因为小而时常被忽略,处于边缘和弱势地带的生灵。

  整场演出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会,而是一场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声音表演。演出中几乎听不到乐曲,而是声音与声音的叠加、乐器与乐器的配合,极富层次,极像大自然声音的浓缩,又像人心底声音的回旋。

  2012年2月,三月乐团曾参加了一年一度在日本横滨举行的TPAM艺术节(Performing Arts Meeting in Yokohama),当时正是日本福岛核电厂爆炸发生一周年,乐团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而创作的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前来观摩这一艺术节的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工作人员梁丹丹也看了演出,深受触动,并在回京后,联系驻北京的日本文化中心,一同邀请三月乐团在2013年夏参加第四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这样才有了此次三月乐团的首度亮相。 (徐菲/文)

(责编: cak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