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游威专栏专题 >正文

游威:跳出“小岛意识” 香港唱片业自救者得救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9:50 南方都市报

  香港是个美丽的海港岛城,维港和太平山的灵秀山水造就了香江的传奇,没有一个华人城市能拥有像香港这样山海相连的气魄,因此不难解释香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缔造粤语流行曲辉煌,产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一代巨星的“香港奇迹”。在八十年代风起云涌的乐队潮中,除了达明一派、BEYOND、太极这样一些深为内地乐迷熟知的重量级乐队外,有一支很有香港特色的原创乐队就叫“小岛”,以本土化和诗意化的方式歌唱香港的人文景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其相对封闭的“小岛”地形衍生出的“小岛意识”,使强大
的香港唱片工业在经历20年的巅峰后,一旦遭遇到如“盗版”和“点对点非法下载”等洪流冲击时,竟然一下子弱不禁风,呈现山体滑坡般的颓势。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究竟什么才是救市良药,颇值得关心香港音乐的人士深思。

  发人深省的是,提出拯救方案的,并非环球、EMI、华纳这样的“四大巨头”,而是“大国文化”这样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本土小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进在一次谈话中说到:“香港唱片业不景气,传媒也要负责。盲目地排斥内地歌手只能算是井底之蛙,有种大香港主义。人家唱得好他们听不到,只说人家老土。我拜托你们出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out和in。香港粤语歌曾经很有影响力,但如果没有了包容力,没有新的刺激,它不会进步。”听了这句话,我要拍案叫好,不是为李进的先知先觉和豪言壮语,而是为“自救者得救”这样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李进说,面对盗版和点对点的袭击,单纯抱怨是没有用的,这也反映出香港唱片业过惯了靠卖唱片过好日子的忧患意识的缺失。与其说曾经不可一世的香港唱片业是输给了盗版和非法下载,不如说他们输给了自己,输在对“音乐是

为人民服务”这一真理的遗忘。思想保守陈旧的大唱片高层,还在这样的高科技数码时代憧憬十年如一日的唱片美梦,在坐享国际公司高薪的同时,自动自觉地放弃了为大众的服务,这样的背景下生产出来的唱片,有什么群众性和市场性可言呢?内地网络歌曲的兴起,其实就是新媒体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直接与受众交流,在这个不再虚拟的赛博世界里,网民成了音乐的真正主宰者,音乐好,适合他们胃口,自然下载量、点击率就高;歌曲不对口味,任你多大的公司,多大宣传经费的炒作都没用。你可以关起门来继续耗资数百万去炮制一张自我欣赏的唱片,却无权为《老鼠爱大米》的高额下载利润眼红。因为,你背叛了音乐群众,音乐群众也自然抛弃了你。

  其实,MP3、彩铃等目前当红的新科技,相信只是现阶段传播载体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不是所有的音乐产品都有机会在其中成为弄潮儿。只有表达当下时代心声、思想的作品,才可能广为传唱、财源广进。这个用市场术语来说,就是“满足受众需求”,但很遗憾的是,今日的受众相对于唱片的辉煌年代,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虽然还是娱乐重镇,但已不再是音乐话语权的中心,九州方圆的每一个地域,都在涌现新的时尚、新的潮流,本土性的文化在兴起。那种以香港人观念为中心,小情小调的流行K歌,生命力日渐萎缩,而富有地方文化色彩或者鲜明地域特点、年轻人自我个性的音乐,如刀郎、布仁巴雅尔、

超级女声却方兴未艾。面对如此大势,香港唱片业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倘若还顽固地以香港为地球中心,固守“小岛意识”,那么面临的唯一结局,就是被新时代的音乐群众PK出局。

  就大国文化的个案来说,个人觉得战略和战术上还有很多脱节之处,李进先生的宏伟目标很多仍在蓝图之中,但个人欣赏他的远见和对市场、对受众的尊重,在操作上,起码涌现了王蓉这样小投资大收益的成功个案。而这一点,恰恰是闭门造车的国际公司缺乏的,为了香港唱片业、也为了所有曾为香港粤语音乐投入过热诚与关注的支持者,赶快进行真正的自救吧,因为只有自救,才能得救!

  本报娱乐评论员 游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