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张越
本该是主菜的学员,基本沦为几位大牌导师暗暗较真的棋子,总决赛都结束了,你记住了谁的歌声?
《中国最强音》上周五收官,接着《快乐男声》在周六首播,相信不少看了两档节目的观众都会发出感叹:“同样是一个妈(湖南卫视[微博])生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高下立见的原因很简单,《最强音》想要的太多,一众主创一上来就把一个没有观众基础、剧组上下也没有磨合明白的节目赋予了有关人生和人性的宏大命题,结果我们只看到三个端着架子、收着情绪的大腕和一个想疯却苦于无人接招的“神经病研究所所长”。而本该是主菜的学员,基本沦为几位大牌导师暗暗较真的棋子,总决赛都结束了,你记住了谁的歌声?当然,节目组说了,这是真人秀节目,音乐只是手段,重点在学员的成长蜕变——那你为何不改名叫《中国最进取》或《中国好成长》?
《快乐男声》的海选则精彩得多,不缺高潮不缺奇葩更不缺亮点评委。虽然选手的整体实力不见得比其他选秀节目强,但这些都不影响节目的好看程度,因为所有的剪辑和呈现都方向清晰——要么唱歌、要么搞笑。这样的节目风格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实现,也一直是欧美真人秀节目海选部分的魅力所在。
其中一位“快男”、“火星小弟”华晨宇最近很红。从一开始工作人员在现场着急上火地四处喊着他的报名序号找人,到他慢吞吞地拖着吉他走过报名区,再到他在不同地方以各种姿势啃橘子并配以“我就爱吃橘子”的旁白,直至最后看上去有点呆愣的他唱起无字歌来艳惊四座,峰回路转的戏剧性转折,让人无法不对他印象深刻。
《中国最强音》已经结束了,它对电视人来说是一个研究范本,给愈演愈烈的“大牌导师风”敲响了警钟,并再次证明了音乐才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灵魂和根本。其实,如果不是学员组成先天不足,再加上导师们太端着,《最强音》后期的升降战相当精彩,甚至不输那些欧美原版节目,它的确如节目组所说,模拟的是人的一生——逆袭,成功,遭遇挫折,再逆袭,再成功……而且它把一切简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你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谁是能提供帮助的贵人,有站在明处的对手以及基本同等的机会,每一场比赛都会让人总结出人生经验和教训。不过,现在的环境里,观众是心急的,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想要彻底逆袭,只能下一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