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综艺节目强在哪?

2014年11月08日15:30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纳兰惊梦

  随着《runningman》的中国版《奔跑吧兄弟》在浙江卫视开跑,创意源自《伟大的婆家》的《明星到我家》和《囍从天降》分别在江苏卫视和天津卫视打擂,再加上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贵州卫视的《完美邂逅》等等,韩国综艺节目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着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韩国综艺节目究竟有何魔力,备受国内电视台和观众的青睐呢?

  韩流的影响与《情书》的启蒙

  说起韩国综艺节目,不可避免的会提起一个词——“韩流”。在上世纪90年代,以《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等为代表的韩国电视剧、电影及Rain、李贞贤、HOT等为先锋的韩乐向国内席卷而来,形成了所谓“韩流现象”。对于面积狭小、缺乏历史文化的韩国而言,“韩流现象”恰恰是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韩国政府也通过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使得“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事实上,韩国电影、电视剧、唱片等文化和娱乐服务领域的出口额也的确连年递增,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助推动力。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统计,2013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855亿美元,从2008年到2012年连续5年实现了18.5%的出口年均增长率。时至今日,“韩流”依旧显著的影响着数量不小的群体,他们依托各种渠道的媒介,追踪着偶像的动态,而韩国综艺节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说起韩国综艺节目,广为国内观众所知的正是被誉为“韩国的流行制造机”、综艺节目中的“大长今”的《情书》。当时《情书》的诞生完全是为了神话组合7辑回归宣传所量身定做的,六位本身已经具有高知名度的偶像艺人在节目中极尽表演之才能,奉献了七期充满了看点与笑点的节目,也为《情书》日后成为韩国的王牌娱乐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情书》又有赖于第一批观众的口口相传(很多正是神话组合的粉丝),依托于互联网(论坛下载、视频网站上传)在国内传播开来,并对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产生了启蒙影响。2006年东南卫视《开心一百》改版后,很多游戏环节都完全模仿了《情书》,一度被指责为抄袭,但《开心一百》也为东南卫视打响名头。而之后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也有一些游戏环节与《情书》相似,虽然也被诟病,但同样也为《快乐大本营》的高人气积累贡献不小。

  发布神一样的编剧和豁出去的艺人

  韩国综艺节目自《情书》以后,逐步形成了以真人秀模式为主导的制作模式,近年来在韩国大获成功并被引进国内的《爸爸你去哪儿》等无一不是如此。既然是真人秀节目,丰富的人物个性、流线的叙事结构、有趣的竞争模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想要节目呈现出精彩的故事性和内容性,编剧的作用就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韩国综艺节目借鉴了美剧的“编剧中心制”,由数人乃至十数人组成的编剧团队负责设计整个真人秀节目的台本,大到节目流程、框架设计,小到游戏规则,台词噱头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演和计算,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拍电视剧乃至电影。相较于国内综艺节目大部分的制作费用花在大牌艺人的出场费上,韩国综艺节目的制作费相当大的比例则是用于编剧的酬劳。上节目的艺人们反而还没有这些编剧的报酬优渥,从这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编剧在于整个韩国综艺节目生产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作为综艺节目内容的执行者,艺人们在录影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编剧的设定就成为节目好看与否的关键。几乎绝大多数观众提到钟爱韩国综艺节目的原因都会有“大腕明星多,节目中放的开”这样一条。无论是像Rain这样贵为亚洲舞王,还是像金秀贤、李敏镐这样的当红炸子鸡,只要走进了录影棚面对摄像机镜头,就一定会完全放下偶像包袱配合节目的录制。加上韩国娱乐市场小(韩国三大广播公司KBS、MBC和SBS几乎垄断了国内电视圈)、竞争压力大、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艺人在上此类综艺节目时如果端着架子不努力表现,很有可能下次就被新晋后辈给替代了。相较之下,《奔跑吧兄弟》第一期播出以后,在微博上收到的反响差声一片,网友最为诟病的便是以Anglebaby为代表的几位艺人在节目中的表现放不开,明显还带着的偶像包袱。这样的情况直到第二期张蓝心和谢依霖两位“女汉子”的加入,尤其是“hold住姐”不计形象的表现后有所改观。尤其是最后Anglebaby也豁出去躺在地上和对手角力,使得整期节目有了味道。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模仿与追赶韩国综艺节目的道路上,国内的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有很多。

  巨额的成本投入和精细的后期制作

  虽然现在国内一档季播综艺节目动辄上千万的制作成本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情书》播出的04-06年期间,一集一百万人民币的制作费用是相当惊人的,同时期国内一般的综艺节目制作费用则大约为四五万元,稍微大型综艺节目为三四十万元。加之多数韩国艺人为了曝光量,上综艺节目基本不计酬劳,故制作费用大部分则是实实在在花费在“制作”上。往往是一档节目需要同时动用二十多台摄像机录制一两天时间,耗费150-200个节目带,然后后期制作在浩如烟海的素材带里捕捉让观众觉得轻松和愉悦的细节,配上字幕、画面、音效等不同的元素加以填充和诠释,将节目中的幽默气息散发得淋漓尽致;用字幕、画外音等加快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理解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正是韩国综艺节目不容忽视的成功要素之一。

  欣慰的是,资本对于不少国内广电集团而言并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像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就采用了与韩国制作方一样的配备:全场45个机位,其中活动机位20个,算上导演、摄像、后勤保障,现场的工作人员共有100余人。拍摄两天积累1000小时的素材带,然后由一支10余人的观片小分队对这些素材先行梳理,发现并汇总有趣的情节给到编剧组最后剪辑成一期90分钟的节目——而这种程度的制作水平,韩国综艺节目则是要领先国内五年左右的时间。

  创意的持续性与地缘亲近感

  近年来对于内地综艺节目影响同样巨大的还有欧美系的真人秀节目,诸如《美国偶像》、《英国达人秀》、《TheVoice》等,国内均有版本引进。此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特点便是流水线生产,版权方会提供长达数百页之多的宝典指导,大到节目规则、导师风格定位,小到转场VCR、主持人走位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连节目丢包袱、渲染煽情的时间节点都有固定设计。所以欧美系的真人秀节目常常有似曾相识的即视感,观众在两三季之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收视率明显下滑。相较之下,“把创意做到极致”是当前韩国综艺节目的最大杀手锏。早期韩国综艺节目创意和形态不外乎娱乐竞技,座谈、访谈、游戏和选秀歌唱,但近几年的节目创意则已突破传统束缚,从立意到主题,从动议到细节,全面进入创意时代。譬如08年MBC电视台制作推出的明星假想结婚节目《我们结婚了》,以艺人的“结婚假想”为卖点,邀请明星扮演夫妻,呈现新婚夫妇的各种状况。节目想他人之未想,定位别出心裁、特殊新奇,一经播出便获得极高收视率。又如《花样爷爷》和《爸爸,我们去哪儿》,则是分别涵盖了社会老龄化和家庭教育这样的社会议题。这样的选题使节目更能引起共鸣,增加了场外受众的参与,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韩国综艺节目相较于欧美节目在中国更受欢迎的一大要素,正是两国文化的接近性。诸多业内人士也表示,中韩两国在理念上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地缘上的亲近感,文化结构的相通性,也是韩国综艺能在中国如此接地气的原因之一。加之韩国综艺节目对于授权的尺度较为宽松,节目引进方对于重新制作拥有较大的自由度,这也意味着制作方能够根据国情文化对于节目做出更契合本国观众口味的调整。这一点,也正是韩国综艺节目相较于欧美综艺节目较大的优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韩国综艺节目 爸爸去哪儿 奔跑吧兄弟 韩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