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手变乐手,乒乓会交响

2015年07月19日01:19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晨报记者 何雯亚晨报记者 殷茵

  上交音乐厅的舞台上,一张乒乓桌伫立中央,演奏音乐的不是音乐家,而是两位乒乓球运动员,他们用球拍、铃鼓,甚至玻璃酒杯,让小小的乒乓球,在一来一回之间,奏出奇妙的“音符”;小提琴不再只是歌唱的弦乐,还“客串”了一把打击乐器……昨晚,为期15天的第六届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在一场乒乓与乐器的创意混搭,及来自全球13个国家40余位青年歌唱家的激情放歌中落下帷幕。上海交响乐团原乐队首席王希立和张曦仑也随着这场音乐会的上演,为自己在上交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划上句号。

  乒乓混搭交响

  刷新试听体验

  昨晚的节目单中,最惹眼的无疑是由新锐作曲家安迪·秋保委约创作的《乒乓协奏曲》,这首跨界作品仅凭名字就吊足观众的胃口——乒乓这一“国内全民运动”,还能作为乐器,与乐队交响?

  新锐作曲家安迪·秋保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实乒乓的节奏中,有一种律动,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除了乒乓球,我们还用了许多其他的乐器去模仿这种节奏,这样重合的音乐可能让你分不清哪些是乒乓球的声音,哪些是打击乐的声音,然后,我通过小提琴将所有的声音,包括乐团、乒乓球、打击乐胶着在一起,让它们更加和谐”。

  乒乓混搭交响乐,对观众来说固然新奇,但对于乒乓球手而言,则是一次难度不小的挑战。此次参与演奏的是美国小伙迈克尔·兰德斯和华裔女孩邢延华,两位都是美国乒乓国手。迈克尔告诉记者,将乒乓球与乐队结合在一起并不容易,好在安迪并不要求他们毫无失误,“因为音乐是在变化中的,其中的美感就在于并不需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完美。”邢延华也表示,这次的表演和以往的训练完全不同,一边击球,一边还要在心里暗自数“1,2,3,4”的拍子,“因为这一次更偏向表演的性质,比如在一个动作之后要短暂地定格,还有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得学会看指挥,甚至有时还要突然抓住球再重新开始,这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打球的习惯。”当然她也非常享受这一次的经历,“可以穿着礼服裙和高跟鞋,漂亮地打乒乓,很开心”。

  当晚的闭幕音乐会,由黄屹、张洁敏和余隆三人接力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上半场的《乒乓协奏曲》由黄屹执棒,第一乐章中,乒乓球桌成为两位乒乓球手的乐器,小提琴和打击乐的独奏配合小球的节拍,各自即兴演奏,而乐队则奏出规整、重复的乐句。第二乐章引入了安迪最拿手的神秘风格,乒乓球在时而敲击鼓面,好似寂寞的耳语;时而来回扣杀,好似疯狂的呐喊……最后,曲子在两箱乒乓球砸向地板发出的回响中收尾,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浓缩音乐年华

  向老乐手致敬

  下半场的“ISingShanghai”则汇聚了13个国家40余位杰出的青年歌唱家,为上海激情献唱,张洁敏、余隆轮番指挥。曲目涵盖了老上海歌曲联唱《四季歌》、《夜来香》、《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莫扎特、普契尼、罗西尼、莱哈尔等西方古典作曲家的歌剧选段。外国歌唱家唱中国歌曲,中国歌唱家唱西方经典,饶有趣味。

  当整场音乐会进入尾声之际,令人动容的一幕悄悄发生了。反声板上投影出了两位上交乐手的照片。据悉,这场演出是原乐队首席王希立和张曦仑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两人在多年前退休后,依然为乐团奋斗至今。其中,1973年进团的张曦仑,与上交历任的每一位指挥都合作过,见证着这支乐团蓬勃向上的音乐之路。他与王希立同为初创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交室内乐品牌演出的主力队员。昨晚,上海交响乐团特意“翻箱倒柜”找来了多张浓缩着两人音乐年华的旧照,向他们对于音乐事业近半个世纪的默默付出和辛勤耕耘致敬。

文章关键词: 乒乓球乒乓乐手音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