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专题 >正文
1930年-1931年·《电影检查法》出台(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05:50 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当时很多电影被认为有有伤风化的镜头,这也是《电影检查法》出台的背景之一。(图为引起争议的电影《盘丝洞》剧照。)

  正如上世纪30年代一位研究电影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电影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一种肤浅的、无关紧要的娱乐,然而到了我们今天专题的主角《电影检查法》登场的时候,这种“活动影戏”甚至已不仅仅被视作艺术了。大规模地进入市场使得电影成了当局眼中“思想交流的利器”,而世间万物危险不过“思想”,于是从1930年11月《电影检查法》的颁布开始(或者把这个时间推迟到1931年1月《实施细则》颁布),悬在中国电影制作者头顶上的,除了市场之剑外,又多了一把剪刀。

  电影笔记

  破冰上的杂技

  最初刺激当时政府定立电影检查法的具体原因已指向不明。左翼电影人士愿意把此法的定立归于对异见镇压的需要,那或许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但是并不能概括这样一部法律出台的全貌。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电影检查法出台当年,电影界最轰动的事件是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的上映风波。这部电影最终被上海电检会以“侮辱我华人处,令人发指”为由禁映,并由出品者美国派拉蒙公司和上映者大光明影院登报道歉。当时政府在电影外交上的强硬态度可见一斑。再以1934年为例,当年电影检查标准重新修订,禁映电影9部,其中美国片占6部,远远高于国内影片的禁映数。中央电检会将“注意侮辱国体之外片”列为工作之一,并派联华公司总经理罗明佑赴美,以考察之名与美国电影界沟通,以避免辱华影片的再出现。1934年,美国米高梅公司来华摄制赛珍珠原著的《大地》,剧本经中方审查修改,拍摄亦由中方派人监视。可见在电影检查法出台的动因中,维护民族、国体尊严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因素。在此之外,才是排斥异见、抑制武侠神怪泛滥、维护传统道德规范三大主旋律。

  无论如何,与好莱坞的电影经验相比,中国电影检查法的诞生显然过早了些。虽然好莱坞那部著名的《海斯法典》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担负着管理电影内容与社会伦理冲突的重任,但他只是一部行业范围内带有宗教色彩的规范手册,最终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六十年代,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运用越来越成熟,《海斯法典》的运用不断与修正案所保护的公民言论自由相抵触,一部基于电影发展意义上的全国性的电影法才正式诞生。这部现行的法律实际上已经不具有检查意义,他所形成的电影分级制度,更多是根据影片内容向观众提出警示,而非制约电影创作者的自由。

  对于电影这项属于二十世纪的最伟大发明来说,中国绝非一个良好的培育土壤,她无法像好莱坞那样从容,承担了太多电影之外的内容。

  在1930年,中国电影25岁的大好年华漂浮在水流湍急的动荡年代,犹如在破冰上演杂技,一方面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脚下的虚实。对电影的恐惧与对电影的狂热几乎同时进行。对电影的恐惧与狂热与对国家现状的恐惧与狂热之情又不期而遇,造就了一部充满非电影情绪的电影检查法。

  出于一种企图贴近历史的猎奇心理,我极想知道的是,出生25年后,中国电影剪下来的见不得人的边角料究竟能接成一部什么样的“天堂电影院”。可惜我们的历史书更急于告诉我们真理,而非满足一些无聊的猎奇心理,所以我的愿望基本上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

  在朱塞佩·托纳拖雷的那部《天堂电影院》里,意大利小镇的居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接吻镜头最后被收藏在一个胶片盒里,成为一个时代压抑激情的象征,别有一种全民浪漫的劲头在里面。如果有人试图拍一部中国的“天堂电影院”,情况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假使真的有一个被精心收藏的中国电影盒子,那么这个盒子里装的,除了激情女神外,还有羞辱、恐惧等各色妖魔,所以中国版的“天堂电影院”只能是一部集言情武侠神怪政治民族宗教于一炉的周星驰式恶搞片。子非鱼

  关键词

  《电影检查法》

  1930年11月3日由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与内政部会订而成,仅有三条禁令,第二年1月公布了其《实施细则》,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电影检查制度始于此。1932年,国民党又设立了“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将电影审查权收于专门机构。

  存档

  《电影检查法暂行标准》

  根据当时“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针对《电影检查法》订立的《暂行标准》,共有5大类46小类电影“应即修剪或全部禁止”。从这些条文中可以看到,法规针对的对象极为复杂,侮辱国人的、鼓吹阶级斗争的、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影片均在受限之列。以第三条“妨害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为例,此条包括2大项18条,具体如表演儿童犯罪者,描写淫秽及不贞操情态者,描写引诱或强暴异性者,描写乱伦者,以不正当方法脱卸妇女衣裳者,描写自杀行为者,描写赌博娼妓行为者,描写盗匪流氓扰乱社会秩序者等等均不得在银幕上出现。

  影史探遗

  反神怪,也反好莱坞

  《电影检查法》的推行意义深远,中国电影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在商业标签之外,还需加盖法律公章。然而拂去历史的蒙尘,这部法律当初究竟是针对什么样的电影制定的呢?记者采访了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汪朝光副研究员。

  新京报:作为我国最早的电检制度,《电影检查法》的诞生是基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汪朝光:中国最早看到的外国影片都是以纪实性为主的的影片,由于技术及各方面限制放映面不是很广,关注程度也不是那么多,到了1910年左右,电影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均开始放映,影响面也开始扩大,连集的外国侦探影片开始放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尽管社会上有限制某些影片放映的呼声,但没有具体实行起来。1927年,国民党上台之前,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已经有地方性的电影法规出现,那时还是“令不出都门”。

  新京报:国民政府颁布“电检法”是出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汪朝光: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其一,是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实需要管制,如果不管制的话电影有可能走入歧途;其二,是国民政府号召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希望把电影等文化事业统一到“三民主义”的体制之下;另外,因为当时影坛正盛行武侠神怪片,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反对声浪很大。另外好莱坞影片不加节制地进入中国,主管机关对此也不认可。这些原因促成了《电影检查法》的最终出台。

  新京报:我们知道美国于1930年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起草了著名的《海斯法典》,而我国的《电影检查法》也几乎同步出台,二者在形态上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您是如何看的呢?

  汪朝光:关于电影检查制度,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像英、美等国那样强调“行业自律”的电影检查制度,像《海斯法典》基本是用市场手段来进行约束的;而另一种如苏联、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是政府机关设定的有关制度,基本上是强制执行的。

  新京报:《电影检查法》在当时的实行效果如何?而各大电影公司的反映又是怎样的?

  汪朝光:《电影检查法》实施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强制的约束政策使得四类违禁影片在数量上急剧减少。而根据史料上记载,电影公司不满还是有的,毕竟会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但是总的来说反对《电影检查法》的声音并不是很强烈。(编者注:一些专门摄制神怪片的公司曾向当局情愿,要求予以通融。直到1933年,仍有少量神怪片上映,尤其是处于当时中央政府势力边缘的省份。)

  新京报:您认为《电影检查法》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如何?

  汪朝光:有关电影检查的条例在哪个国家都有,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既使电影有发展,又能规范电影行业,而电影检查制度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段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就是说要与社会需要紧密贴合,比如当时遭删减的镜头在现在看来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另一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地域性”,比如某些影片、某些镜头在当时时髦开放的上海能够放映,而内地比较闭塞的城市就接受不了。总体来说,当时的电影检查制度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实习生张悦(来源:新京报)
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 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E歌时代来临了!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