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歌舞剧院(广州歌舞团)编排的本土原创音乐剧《西关小姐》前晚在友谊剧院首演,演出还将持续至12月22日。当晚现场1000余个座位爆满,无论是故事、表演,还是舞美、音乐,该剧都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馈,一位“老西关”哭着说:“它道出了西关小姐的精神灵魂,就是执著。”有专业人士表示,该剧在一些细节上需要继续改进,“不过十年磨一戏,他们能在几个月内做到这样很难得。”
文:本报记者 曾俊图:《西关小姐》剧照
表演:
女主角唱功很厉害
本剧的故事并不复杂:上世纪20年代,看到好友黄梅难产而失去孩子、得知母亲因为生自己而死后,西关小姐陈雪菲决定建妇孺医院,东山少爷麦少杰对她产生爱恋,两人合力达成心愿,并收获美好爱情。有观众表示剧情有点拖沓,“每一场之间并不完全讲究天衣无缝,一些地方铺垫过多,比如难产一段,可适当删节”。
当晚演出,男女主角的表演有可圈可点之处。有从事表演的观众说,完全看不出主演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舞台的感受力不错。女主角张桢子的唱功非常厉害,对于角色的心理转换和感情发展把握得比较到位。男主角沈奕的“黄粱美梦”、“捐款纠结”等几场戏比较精彩。
舞美:
除了赞,还是赞
舞蹈为全剧加分不少。一开场,就有一段8人的群舞,演员穿上各种旗袍尽显曼妙身材,配上西关歌谣,舞蹈变得别有风情。还有板凳舞、大肚舞、油纸伞舞,都十分有特色。在大量的叙事之余,这既是一种情绪的舒缓,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然而,有些舞蹈似曾相识,如战争舞和《风雪夜归人》的有几分相似。
音乐上在总体厚重的同时不失浪漫。管弦乐为主与美声的搭配相得益彰,表现黄梅的音乐有慵懒的爵士风,唱词也值得品味。
观众觉得全剧语言没大问题,但在唱《鸡公榄》时粤语和普通话共存有点怪。也有细心的人发现某些细节和历史不符,“天字码头是连接内外的大码头,不可能有小渡船,也不会有艇仔粥卖”。
观众:
它写出了我的执著
现场,有一位真正的“西关小姐”——65岁的陈阿姨,她就是和东山少爷结合了。当年,她的恋爱遭到父母极力反对,但仍然坚持和男友结婚。她在看剧时不停地抹泪,并对记者说:“它说出了西关小姐的精神实质,就是执著,为梦想无私奋斗,当年我对爱也是如此,认准了一个就绝不后悔,戏里的爱情很艰难,我感同身受。”
为了收集观众意见,《西关小姐》每场演出都会向观众发放约120份调查问卷,从目前反馈的意见来看,有超过9成的受访观众认为好看,超过8成愿意推荐给人看,而最赞的部分是舞蹈。
行家:
几个月做成这样不容易
国家一级导演、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特地前来观摩该剧。他认为,《西关小姐》在题材上就有加分,因为以前表现西关大屋和西关风情的戏剧太少了。舞台的呈现很完整和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好像在看一幅幅西关风情画。特别要表扬的是舞蹈,西关小姐的出街、怀孕,都跳得非常好,“舞蹈做到了为戏服务”。
“当然,人物性格、人物行为和观念的表现和转换如何更加自然一些,可以改进。西关小姐是后人对这个岭南文化现象的概括,但创作戏剧的时候最好不要太强化概念,而是从故事出发,这样戏剧的张力会更强,西关风情的流露会更顺利自然。同时,我看到,真正的西关小姐精神不只是个体行为,还要感染周围的人,这是一个亮点。”
其次,他认为作为新人的表演太难得了,但有提升空间,“一定要非常准确,注重彼此的交流,几个细节上的形体动作可以拿捏得更精到。有的属于内心独白,比如两人在天字码头的相遇,不一定要当面倾诉,可以内敛一点”。
在音乐上的地域风味或许可以更多,“我的小小可惜是没有听到有西关风情的自然声,比如叫卖声,这也是一部分,后面虽然有了,但总体上不多。不过,我们说十年磨一戏,他们能在几个月时间里排练出这样的作品已是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