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包括尚长荣、梅葆玖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对麒派艺术的传承共同展开探讨。周信芳儿女也悉数出席,追忆了这位艺术大师的风采。在研讨会召开的第二天,1月14日,历时近8年才完成的《周信芳全集》也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首发式。
浑身是戏,博采众长
“周信芳大师的艺术风格属于壮美,而非优美和柔美,其主体是它的豪放、苍劲、强烈而朴实,同时他也擅长表演喜剧、饶有风趣。这种风格在某些前辈演员的身上都是常常能见到的,但是像周信芳老师那样的充实和浓郁、那样的深沉、那样的有光彩有力量,并且体现了所有代表作品的精神,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认为,周信芳的艺术风格是时代精神在京剧艺术中的影响和体现的典型代表,而这是周信芳表演艺术最精彩、最辉煌的价值所在。
在研讨会上,梅葆玖深情地回忆了周信芳和父亲梅兰芳两位同庚的大师一辈子的交情。在梅葆玖看来,周信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他在研讨会上回忆了1953年,与周信芳、梅兰芳几位大师共同为朝鲜志愿军做慰问演出时的情景。“演出就在志愿军司令部的一个空旷广场上,舞台都是临时搭建的,只有一块幕布和前后台的风格,志愿军战士沿着土坡层层坐下,大概有一万多观众,场面十分壮观。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响应,多次谢幕、欲罢不得。当时几位大师都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住在志愿军临时搭的帐篷里面睡着稻草地铺,军用被每人两条,四位艺术大师也都和大家一样”。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认为,麒派的伟大,在于它为艺术开启了当代的大门。“麒派是中国戏曲史上极为独特的话题,它具备一般艺术流派很少涉及到的技术、制度和道德意识三个层面的内涵”。
麒派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各个行当都是取之不尽的最好教材。周信芳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博采众长的开放观念,“浑身是戏”的周信芳,一生未停止过学习,舞台上的表演精华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戏曲评论家吴乾浩说:“周信芳的麒派是京剧的,但不光是京剧,和地方戏也有关系,和其他艺术门类都有关系。他演过话剧、演过电影、画过国画、研究舞蹈,从中吸取了好的东西。”
“麒派的精髓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受我父亲的影响,在我一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当中都默默地在实践着。”周信芳儿子周英华在研讨会上说。
发展舞台上的其他表现形式
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不久,周信芳出现了倒嗓,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也引发了周信芳对京剧更深层次的思考:京剧的意义是什么?他究竟为何热爱京剧?京剧长期依赖声音作为表现中心,步伐与演员的动作是不是只是走过场而已?
失去了标志性的嗓音,反而促使周信芳发展了舞台上的其他表现形式。京剧并不是唱歌,而是要与观众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真实的表现;台词不再只是背诵句子,而是激荡人心的演讲;步伐不再是动作的模仿,而是诠释英雄人物的方式。
周英华回忆:“在我离开中国前的几个月,有两个星期时间和我父亲见面,可能他知道我要远行,觉得应该多和我在一起,那段时间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早到晚我们都在一起,一起去剧院,他给我看他工作的场景,如何进行排练、如何进行表演。最为重要的是,那两个星期他向我充分地展示了他对他所投身事业的热忱。许多年以后,当我试图寻找我自己的道路,我只想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所以很自然的,我期盼自己也能追随他的足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
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则说,自己在西方学戏剧多年后,才体会到父亲虽然并不精通国外戏剧理论,却早已做到了很多理论所推崇的演剧标准。
面临人才断层
舞台表演艺术不同于文学、绘画、雕塑,是一门必须活在舞台上的艺术。艺术的真正传承在于舞台生命的延续和接班人才的不断涌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更是任何一种书面的复制、实物的保存,甚至录影、留声都无法替代的动态传承。
然而麒派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艰难局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马博敏说:“建国以前,麒艺风靡大江南北,周信芳本人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以后,周信芳又分批吸收了十五位学生,其中不少是关外派、京潮派的著名演员。”
由于“文革”的冲击,相当一段时间麒派剧目绝迹舞台,麒艺人才的培养被迫中断,“文革”以后,麒门弟子大多年事已高,或病重或隐退,重上舞台者寥寥无几,六百多出麒派剧目能上演的不过十余出。“如今除了陈少云、裴永杰二位当代麒派的代表性人物,其他能挑大梁者还太少。麒派断层的危机时时威胁着我们事业的发展,要想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队伍的或缺”,在研讨会上,马博敏呼吁对麒艺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京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也犀利地指出,“麒派有后人,但一是数量少,二是质量不高,对麒派的重视也不如其他京剧流派”。朱世慧表示,麒派对自己的影响都非常大,“每一位京剧演员都应该好好学,我自己就是从麒派艺术里面汲取了很多的营养和养分来演我的丑行,我在丑行的呈现当中把麒派的艺术糅进去,呈现出来的东西观众是欢迎的。”
《周信芳全集》梳理麒派艺术
作为“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 的系列活动之一的《周信芳全集》出版首发仪式于1月14日周信芳先生诞辰纪念日当天举行。《周信芳全集》由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上海京剧院编纂,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周信芳全集》是第一次对周信芳艺术成就和麒派京剧艺术进行精心梳理和全方位总结,其中部分内容属首次公开面世,填补了此前周信芳个人和海派京剧在史料留存方面的空白。
《周信芳全集》共十六卷,内容包括剧本、文论、曲谱等。目前出版的十六卷主要是文献部分,而影像、演剧广告部分则将以画册与电子音像光盘相互配合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剧本部分,《周信芳全集》收集了上海京剧院所藏周信芳先生编写和演出的剧本126出,278万字,包括手抄、油印、影印、铅印诸本甚至单篇、残本在内。文论部分,收入大师撰写的文章125篇,36万字,除曾刊登于《周信芳文集》、《周信芳戏剧散论》、《周信芳舞台艺术》的文章之外,还特别增入了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的各种文章。其中曲谱部分,收录有40部戏的唱腔曲谱,34万字,除个别唱段参照上海京剧院档案资料整理成谱外,大都根据大师生前录音听写记谱而成。(转自东方早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