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峡两岸的两位京剧名家陈少云、魏海敏将首度合作,8月22日在上海逸夫舞台上演一台名为“对-角”的演出,两位名家联袂演绎的是《坐楼杀惜》、《二堂舍子》两出经典的“对儿戏”,上海京剧院武生名家奚中路则将助兴演出罕见于舞台的武戏《对刀步战》。这台演出出票十分火爆,截至目前剩下的票不到十张。
由于上海很久没有如此重量级的名角以一晚双出的形式演出,且《坐楼杀惜》和《二堂舍子》两出戏,一动一静,风格迥异,反差极大,将尽显两位主演深厚的造诣。很多观众为此在逸夫舞台网站留言,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类型的演出。而逸夫舞台也表示,他们已经开始策划一系列不同剧种名家的传统“对儿戏”演出,明年将有望分月推出。
旗鼓相当看名家“飙戏”
所谓“对儿戏”是戏曲行话,指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如《坐宫》中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两个演员必须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戏才能显得好看。这也就是俗话常说的“飙戏”。
在这一次“对角”演出中,两位大家都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不仅传统功底扎实,且塑造人物各有一功。陈少云是当代“麒派”掌门,被誉为“形神兼备,外朴内秀”,几乎拿下了国内戏剧界诸多艺术奖项的最高荣誉,可能是当下京剧界塑造新人物最多的老生演员。来自台湾的梅派大青衣魏海敏则有“百变京伶”之称,一系列新编剧目让人印象深刻,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夫人、古希腊悲剧里最著名的“恶女”美狄亚、从张爱玲小说里活到舞台上的曹七巧,以及去年由她一人领衔主演的《伶人三部曲》等等。其实,魏海敏还是梅葆玖先生的开山大弟子,当代梅派传人中的“大师姐”,曾跟随梅葆玖先生潜心学“梅”十数年,京剧戏迷说:“她的梅派有醇正的老味儿。”
陈少云和魏海敏两位演过的戏,加在一起有400多出,二人在传统与新编之间游刃有余,加之第一次合作,无疑极为吸引观众眼球。
这次选择的两出“对儿戏”,是两位名家商量后的结果。魏海敏介绍说:“对儿戏里的角色往往都有些心事,比如《坐楼杀惜》里的阎惜娇和宋江,都是要从对方手里‘取’一样东西而不得。而《二堂舍子》里的刘彦昌和王桂英,则是要‘舍’而不能。这些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对儿戏好看的地方,也是激发两个好演员演出好戏的最大诱因。”
《二堂舍子》是梅兰芳大师晚年常演的剧目,曾与马连良、周信芳等几位大师合作。但后来这出戏演出几率很低,在业内有“容易演温”的说法,其原因是剧中人的思想感情复杂,有大量的心理活动,对演员的要求极高,只有旗鼓相当的成熟演员才能演出该剧的精妙之处。
与《二堂舍子》形成强烈反差,《坐楼杀惜》的演出效果往往堪称火爆,宋江被逼杀阎惜娇的故事,当年由周信芳大师与好几位杰出的花旦行当名伶演成了“麒派”的看家戏之一,表演中充满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不过,这出戏容易演得“过火”,此番由陈少云、魏海敏两位演技派演来,尤其注重表演中的合理性与分寸感。
演传统老戏是“存银行”
《坐楼杀惜》和《二堂舍子》都是最纯正的传统骨子老戏,台上只有一桌二椅,极其精简。《坐楼杀惜》仅有三个角色,《二堂舍子》则是四个。陈少云和魏海敏在新编戏领域都是京剧界的翘楚,尝试过各色人物。但两人第一次强强联手,却选择了最传统的骨子老戏。
此外,大武生奚中路在这次“对-角”专场中和弟子郝帅上演的也是几近失传的武生老戏《对刀步战》。这是奚中路在接到魏海敏邀请动足脑筋定下的剧目,“这是一出具有代表性的武生开蒙戏,也是全面展现我们武生基本功的戏,表演中有刀架子、枪架子、枪下场、刀下场、趟马、起霸等等,表演中数次改换兵器,加之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足见功力,煞是好看!”
作为《铁冠图》中的一折,该剧一度被禁,解放后上演的次数屈指可数,很多观众甚至都没听说过这出戏。这次的演出版本源自天津稽古社尚和玉先生,由贺永华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亲授。奚中路表示,贺老在世时只演过一次,而自己学习30年,这是第一次有机会演这出戏:“再不唱,恐怕要失传。”
在当下的京剧市场,传统骨子老戏的票房似乎比新编大戏更受观众欢迎。在为演出配套举行的5个讲座活动里,逸夫舞台的一个戏迷互动问答活动在线上征集到数十个问题,其中不乏专业并尖锐的提问,有些直捣“传统戏与新编戏”的争辩性话题。有的观众表示:看戏是从新编戏开始看,因为剧情曲折又好懂,舞台丰富好看,演员的表演也比较贴近生活。也有观众直言不讳地反驳:现在能看到的传统戏都是历代戏曲艺人不断打磨而成的精华剧目,而新编戏基本是无视戏曲规律违反戏曲审美的怪胎。
对此,魏海敏有自己的看法:“传统和新编戏都是戏曲演员必备的,绝对不是对立的,不管演老戏新戏,一样需要创造,在不断的排练演出中琢磨、取舍,为角色所用。我一直打比方说演老戏就是存银行,存得越多,在创造角色时越能运用自如。”
“此次演出大师经典传统戏,是回归戏曲表演的本真,也是检视我们在过去的艺术生涯中,对京剧究竟了解了多少。对我来说,新戏是给你的功课,学老戏是给你养分,老戏学得愈多,就愈能掌握表演的方法。继承与创新应该两者并不对立。”
陈少云也认为,“继承大师的艺术是创新的基础,传统老戏无不经过前辈大师千锤百炼琢磨而来,千辛万苦研磨而出。对于传统戏,我们先得按照大师演绎的痕迹走下去,忠实地寻求大师对人物脉络的刻画,然后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调整。”
对于少有新编戏尝试的武生行当,奚中路依然觉得传统武戏的挖掘整理还很不够:“这几年京剧界在挖掘传统戏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武生传统剧目的挖掘还是不够,这次挑选《对刀步战》,不仅是希望能在舞台上恢复演出一折好戏,更希望把这出戏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