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协会成立有助于消除潜规则
主持人赵宁:比如两位觉得做一些怎样的工作是既实际然后又比较有意义的。
鞠觉亮:最实际的是,常常在演艺圈很多导演、很多编剧收不到尾集款,工会是不是可以帮他们讨回。有时比如编剧能力上不可能跟大公司去争闹,跟某一个大电视台争闹,但是工会是不是可以做这个事情?有很多导演也是收不到尾款,这个行业没有收到这个钱的百分之百,工会有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先把这个东西要回来。所以,如果工会真的有能力做到,会员很愿意,我们收一部分款很愿意发给工会,也许之前拿不到,现在可以拿回来。
于正:导演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赵宁:我满脑子马上想起来,工会应该也先弄一个支付宝,把帐打到第三方。
鞠觉亮:工会跟政府间协调的某种做法,这是我们要钱的方法,也许还有工会可以做什么,我们以前在香港有一个叫艺进同学会,大家也许很陌生,是很多TVB出来的演员,比如刘青云,他们都出来进入这个会。我们做什么?也许我们每年聚一下,吃一个饭,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们是很多老的艺人到最后怎么过他后面的生活,尤其是在香港,他们就筹款,盖一个安老医院,他没钱支付那么多费用,而是先在这个会里帮你申请能够住进去,导演也一样,很多老导演没有这个能力,是不是可以帮忙他们,给他们以后的路做好。现在我们年轻可以不断地为生活赚钱,但是老了以后怎么办?很多老的导演很坎坷,没有一个好好的后面的继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可以用工会做一个安老院,让他们可以很低成本进去里面住,还有医院护理人员。这是比较积极的真正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于正:我也觉得是,比如导演工会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导演也好,制片方也好,他们更能够召集演员、召集明星,咱们可以做一些慈善活动或者是什么,反正摒弃圈内一些不好的东西,大家一起来抵制,然后发扬一些好的东西。
主持人赵宁:我听说导演协会成立之后也会抵制潜规则。
于正: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挺不道德的,你给人家一份工作,人家付出劳动力,你得到一个东西,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交易的手段,无论是金钱也好什么也好,都是不道德的。但是能够抵制成什么样子,你觉得导演工会能做什么呢?除了曝光,曝光现在也一直在曝嘛。其实关键潜规则这个东西并不是导演协会能够控制的,导演你觉得呢?首先我们的导演要自律,要我们的演员自律,我们能够有这个自律,大家一起来抵制,这才能实现。
鞠觉亮: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很多事情大家都以为是导演在做,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导演在做。
主持人赵宁:导演也很无奈。
鞠觉亮:现在所谓潜规则。
于正:演员有时都会主动。
鞠觉亮:也有主动的情况,还有现在是投资方的问题,导演能说什么呢?我投资这个戏,我觉得我的潜规则是这样的,导演能怎么样?中间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
于正:潜规则也不仅仅是金钱上、情感上,好多。但是这个规则是谁定的呢?没有标准。我觉得成立之后,大家如果有这个心的话,应该还是能够消除一部分不好的东西。
于正:编剧来当制片人最划算
主持人赵宁:也希望这个导演协会成立之后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前段时间关于影视制作方面的话语权问题,制片人、编剧之间也有一次大争论,对于身兼制片人和编剧两重身份的于正老师,就特别想听听您的看法?
于正: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做编剧、做制作人是最划算的操作呢,因为制片人跟编剧永远是矛盾的,编剧想发挥自己的灵感,写得天马行空,特别好,制片人要在省钱省事的时候,两者如果能够兼备,做出最好的东西、最美的东西,省掉中间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电视剧剧组经常会发生,同一件事情可以两个人在做,却十个人在做,可以八个人在做,却有五十个人在做,经常会有这种浪费,就是制作人不懂艺术的情况下,拼命打压编剧的创作思维、好的东西,这个东西就不好看了,为了省钱。还有一种,编剧怎么写,写得很好看,但是被制作人拍得不好了,也是钱少了,拍出来就不好,大家都觉得不公平。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编剧天马行空写,完全不顾预算,一会儿天南,一会儿地北,一会儿甘肃,一会儿辽宁,马上这个戏成本就大,谁都拍不了。好莱坞大部分的制作人都是编剧出身,能够很好地控制两者之间,能够避免损失。我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好多做了一辈子的制作人都没明白什么是艺术范畴跟商业范畴的中间线。这个东西我觉得,由编剧来做制作人是比较划算的操作。
主持人赵宁:可是我的概念编剧会比较偏感性,他的文学跳跃性思维比较占主导,可是制片人是一个理性的工作,会更多考量市场的因素、商业利益,两个身份重叠在一起怎么处理?
鞠觉亮:你在写作的时候,你感性的部分会占上风,当你实际操作的时候,马上转换过来,变成一个理性的身份。像我写剧本的时候,导演是可以来跟我探讨剧本的,我每次写完以后,导演都坐在前面督促我觉得哪儿哪儿应该改,自己完全消灭,感觉自己是一个纯编剧的身份。等到你开始制作了,你就可以知道。而且还有一个,像我做制片人做惯了,发现广电总局的要求,包括这个场景既然这么大,很花钱,能不能在这个不大的场景里面又能够有很好看的故事,对故事的要求就会更高,其实是一个互相督促的东西,你会慢慢上去。
主持人赵宁:鞠导,我们的理解,内地的整个影视剧的制作和TVB是不一样的,比如TVB的编剧是在拍摄过程当中不停地推进剧本,甚至到现在他们的一些比如长达50、60集的电视剧剧作也是这样去做的。
鞠觉亮:其实没有,其实它是一个有准备性的东西,50、60集最起码有一个分集大纲,所有头跟尾都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要节省成本。基本上同一个场景,可能五天就把所有的在这个场景里的东西拍完。剧本是不停地在改,所谓改变是在剧情里对白上的调整,基本上大的场景、结构不会挪动太大,因为他在写一个剧本之前,可能是5个人在写,边审边操控,过程里边还有编剧、导演。之前应该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了,这是成品过程,怎么样拍好他,也许个别演员觉得这个不太顺,太口语,改一下,这反而是能接受的东西,去表演的是演员本身。
主持人赵宁:边拍边播边创作剧本,其实在好莱坞也非常普遍。所以,去年好莱坞的编剧大罢工的时候就导致了很多剧集搁浅了,但是内地就基本上没有这样的一个现象。
于正:对,我个人觉得内地的电视剧这样操作比较规范一点,因为你已经把剧本全部做好了,就不会导致一个未知的状况。因为如果剧本边写边拍,会导致剧情不连贯或者有很大的硬伤。就像韩国最近播的一些长剧,总是前后不连的。但是我们如果把电视剧写下去,边写边拍,一个编剧永远在写的过程中知道后面发生的和前边不连了,拿笔修改前面。这样出来的如果完整出来,硬伤就少。
主持人赵宁:而且由于内地的剧集是有一定的集数限制,尤其最近也出台了一个限制,好像不能超过30集了。
于正:对,我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前期有一个优点,也有一个缺点,缺点是我们没办法马上听到观众的回馈,决定接下来的续集该怎么做,或者会编什么,等于观众反映不好了,因为整集下来效果不好就收关了,如果观众反应好,就继续写下去,会有一个直接的推动,而国内的电视剧多少集就是多少集,就直接播了。
主持人赵宁:也没有长篇巨制,第二季、第三季。
于正:挺少的。
于正:拿不到尾款才当制作人
主持人赵宁:现在编剧这方面也有一些朋友说,既然像好莱坞有这些工会维护导演的权利,包括编剧的权利,是不是像中国的导演协会成立之后,也应该有一个维护编剧权益的协会的成立,类似这样的一些组织?
于正:当然是希望了,没有人放弃。
主持人赵宁:导演的尾款得有人催,编剧的尾款也得有人催。
于正:经常拿不到,所以自己才做制作人。
主持人赵宁:现在编剧的收入差别非常大,一直也听说。
于正:其实有的时候不管是名编剧还是非名编剧,他赖你有一千种理由,《胭脂雪》都没拿到尾款,很简单,你播火了,大红了,一样拿不到尾款。
主持人赵宁:尾款占多大比重?
于正:10%。
主持人赵宁:看来很多规范需要不停地完善?
于正:对,因为有时我们对法律并不是那么了解,当合同签的时候稍微模糊了一点点,你就完全没办法。比如举一个例子,编剧合同有一条,要改到投资方满意为止,那么这个满意为止,拍完了他还说不满意,他说可能可以更好,你跟他说全国收视第一,已经达到10%多的收视率,他说本来我的满意度是15个点,怎么办?你就完全没办法说了。但是这些投资方都不是特聪明的,真正聪明的投资方会知道你还有下一部,你这一部在这个编剧身上赚到钱了,但是你没有下一次机会合作了。这对我来说倒不是太大问题,相对对导演来说也不是太大问题,哪怕我们永远就不合作了,损失的是他们,绝对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