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谈音乐硬气十足:归根到底还是我牛

2013年04月18日18:20  汉网-武汉晚报 微博
汪峰 汪峰

  汪峰[微博]提早来武汉了!虽然4月19日才会在光谷体育馆举行他在武汉的首次个唱,但是应本次演唱会冠名方湖北“联投置业”邀请,汪峰昨天现身驿山高尔夫举办的媒体发布会,与喜欢他的歌迷面对面,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人气暴涨的汪峰,直言现在没法去小饭馆吃饭了;谈到突然“从红转黑”的黄绮珊,他依旧称之为“顶尖歌手”;面对那些是摇滚还是流行的质疑,汪峰很有自信,“一切都靠作品说话”。

  《我是歌手》邀请过他

  我不需要这些来加分

  记者(以下简称记):汪峰最近上综艺节目的通告上的很少,现在连章子怡[微博]、郑钧都去上节目当评委了。

  汪峰(以下简称汪):其实我从来都不靠综艺节目挣人气,我是通过自己的歌来不断的做,我们2013年的超级巡演15场,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每一场都是真正票房销售的。

  当然,人气靠综艺节目提升没什么错,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不断有新作品、有演唱会,不需要靠这些来加分。

  记:如果《我是歌手》邀请你,你会去么?

  汪:他们邀请过啊!全中国所有歌手他们都邀请过!(笑。)但是我确实是没有时间,所有的时间都排满了!

  记:你给黄绮珊写过歌,很了解她的声线。但是她在《我是歌手》中却遭遇“由红转黑”的突变,甚至有人评价她“唱商低”。

  汪:从中国乐坛唱歌角度来讲,她应该算顶尖的。作为外界是怎么评价并不是最关键的。任何人任何事在中国,要经得起老百姓评价。这个时代,很多人实际上是寻找偶像,来填补心灵空虚和不安全感。可能一个月前你还是他心中的偶像,一个月以后她就成为你批判的对象。如果你在意的话,你会处在狂喜和气极伤感之间,就会被折腾死。

  记:那如果接下来有综艺节目邀请你做评委,你会去么?

  汪:我会选择节目,看看哪个是最适合我的。对我来说,是否参加这些节目对我的事业并没有太大影响,我的根本不在这里,但是我不拒绝。

  现在好歌越来越少

  没事,不是还有我嘛

  记:现在有评价称,你扛起了摇滚流行音乐的一面大旗。

  汪:中国是可以允许有全民性的偶像和明星,但是他可以几乎没有一首传唱的歌曲,这样的人在西方绝对没有。我的特点在于我严肃音乐出身,我作品本身就很强大,随着时间流转生命力会越来越长。我不是因为时代和审美的改变,就会被听众和时代抛弃,好的创作者是引领时代的。至于竖大旗,我一直都不是竖大旗的人,而是粉碎大旗的人。我自己觉得拿着旗摇是很滑稽,我自己还有很多可能性的未来。

  记:你很多作品都是被别人唱红后,才被熟知的?

  汪:拿《春天里》来讲吧,我在发那张专辑时,这首歌打榜一两个星期,震动很大。之后都是连锁效应。开玩笑地说,归根到底还是我牛,因为有些途径别人唱了我的歌,然后更红,这是我的荣幸和幸福。万变不离其宗,这首歌不在现在好,就在未来某个时间好,归根到底还是我的作品。

  记:像《我爱你,中国》就非常流行和商业化,是有意创作么?

  汪:这个要问所有的听众为什么喜欢这个。我只是尊重创作的本能,再就是我热爱创作,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来表达自己。创作歌曲其实就像科学试验,有人觉得很奇妙,但是其实十分枯燥,只有1%的作品是一气呵成的,大量是反复推敲的。我到现在创作了700首歌,只有《晚安北京》、《花火》、《春天里》,才是一气呵成的。《飞得更高》其实比较浅,我不是很喜欢,但我绝对不是违背心愿写的,一定是我诚恳的作品,只是那时候的创作水准就是那样,很正常。

  记:现在大家都觉得好听的歌越来越少了?

  汪:幸亏还有我嘛!我现在还在不停的写歌,不会有什么写不出来的时候!

  红了之后,他和女人吃饭被跟拍被猜测恋情

  我现在根本没法去小饭馆吃饭

  记:感觉你现在关注度提高了,前段时间和一名女生吃饭也被跟拍了。

  汪:的确有根本上的转变。至少我现在没法去小饭馆吃饭了,自由相对更少。但是我并不是很介意,别人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什么人物。这要看各人自己怎么看,我也没觉得特别不方便。

  记:你的歌曲里总会涉及到梦想、成功这些正能量,你自己现在还有什么梦想么?

  汪:现在的梦想是明年可以开三四十场巡演,即将要制作的专辑要很成功,很多歌曲让很多人喜欢。现在我在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摇滚乐最终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记:这些都是事业上的目标,生活上的呢?

  汪:让家人能有更多的快乐,能让孩子有更多广阔的成长空间,除了物质上,还有心智上的更重要。

  记:陪孩子的时间多么?你对孩子会有什么希望。

  汪:真的很遗憾,时间很少。她现在好像还没有特别爱听我的歌曲,我又不是在家规定每天放8个小时的歌。其实我对孩子的希望,就想她快乐、简单、诚实、善良——当然在现在的社会,要一个人长到20岁还要这样很难,我也有担忧。但是根本在于父母给他影响,送到国外也会有国外的生活压力,我们只能做引导,最终靠她自己选择。

  文/记者黄丽娟 图/记者 熊波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