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达梅尔谈音乐:马勒已成为我生命一部分

2015年03月23日10:32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我与马勒非常有缘。”昨天下午的见面会上,杜达梅尔指着身后海报上自己的名字(Gustavo  Du-damel)表示,从拼写来看,他与马勒(Gustav Mahler)十分接近,“大概从我出生开始,就和马勒联系在了一起”。虽说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身为指挥家的杜达梅尔,的确与马勒作品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小时候,叔叔给了我一张唱片,封面上写着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可当我放进唱机里,旋律一出来,居然是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太神奇了,我一下子就被带入这感性的音乐氛围中”。

  自16岁第一次指挥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演绎马勒作品后,杜达梅尔便认定“马勒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他曾经完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跨越两大洲,在洛杉矶和委内瑞拉,分别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和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在3周内演完了马勒史诗般的9部交响曲全集。这对于演奏者和观众来说都是超越体力、超越自然的一场灵魂之旅。最后一场,两个乐团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会师,以一场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为这次壮举画上句号。在那之后,杜达梅尔似乎迷上了马勒,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又指挥了一次马勒“千人”交响曲,并且在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的音乐季中频繁地安排马勒作品。

  去年秋天,杜达梅尔用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揭幕他在迪斯尼音乐厅的第六个音乐季。有乐评人称,在这场极其敏锐、具有洞察力和穿透力的演出中,杜达梅尔实现了一种超越,绝不仅仅是生动地带出了每个乐句的个性,还体现了他对于马勒的极度擅长,处理和回答了马勒交响曲中深刻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指挥马勒作品,杜达梅尔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马勒音乐创造出的氛围是十分特别的,马勒对于自然的色彩、动物或者空间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指挥马勒的作品难,也不难。找出每一个细节很困难,但是要找出作品的本质不难,因为它就在那里,很清晰。马勒交响曲中的某种要素是与另一部交响曲相联系的,可能贯穿了第一到第九交响曲。马勒的音乐遵循一条主线,他所有的作品都构成一部完整的交响乐”。

  自制木箱底座和巨锤

  展现马勒“命运的锤击”

  长达80分钟的马勒《第六交响曲》 对上海观众来说并不算耳熟,此前申城仅上演过两次,分别是2011年约翰内斯·韦尔德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和2009年伯纳德·海丁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这使得乐迷们对杜达梅尔与洛杉矶爱乐的合作格外期待。

  被称为“悲剧”的《第六交响曲》 是马勒感情最澎湃的作品,80分钟的旋律在歌颂生命力量之余,也透视了命运的无情。昨晚一开场,在杜达梅尔的执棒下,低音提琴踏出进行曲节奏,伴着小军鼓、定音鼓,形成一个气势汹汹的行列,很快,木管在一阵不安的低语后,小提琴奏出热情而略显冲动的旋律,展现出“灰暗而不祥”的氛围。《第六交响曲》 因两个乐章的演出顺序一直都是乐坛关注的焦点。据闻,马勒最初完成总谱时,以谐谑曲为第二乐章、行板为第三乐章,但经过排练后他又将这两个乐章的顺序进行了调换。昨晚,杜达梅尔遵从了马勒的后一个安排,将行板、谐谑曲分为第二、第三乐章。

  昨晚,最震人心魄的第四乐章犹如狂风暴雨,其中,马勒特意安排了数次纯自然的锤击,打破处于高潮的音乐。据马勒对妻子叙述,这是表现“英雄受敌人打击,像大树一样倒了下去。”记者了解到,为了这首曲目,洛杉矶爱乐乐团特意自制了巨大体量供敲击的木箱子底座,以及特质的巨锤,用以表现“命运的锤击”。之后,乐曲以悲剧性的沉重结尾做结束,表现一种消极的绝望。

  打造马勒著名的“空间感”

  不见牛铃,但闻乐声

  杜达梅尔的《第六交响曲》十分厚重。乐团的编制大,声势排山倒海,而这种重量正是杜达梅尔所喜闻乐见的。杜达梅尔加强了低音声部乐器的配置,大号和沉重低音鼓等仿佛融入了音乐厅的建筑基座,听上去甚至可以支撑起整个观众厅。双簧管和圆号也不甘示弱,将作品表现得极其戏剧化,音效体现出强烈的画面感。杜达梅尔的最大成就在于,他利用《第六交响曲》为观众打开视野。无论怎么震撼,终究这部交响曲还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对话。马勒的音乐经常“退后、四下环顾”,牛铃在远方响起,马勒打开了一种远景,打造一种极其迷人的景深和空间感。记者注意到,现场为了增强牛铃从远方传来的空间感,乐团特地把乐器搬到演奏员入场口的后台,打击乐手来回穿梭舞台、后台之间,牛铃隐约闪烁,不见乐器,但闻乐声。

  乐评人李严欢在听完整场演出后,对杜达梅尔和洛杉矶爱乐的表现十分赞赏:“各个声部的表现都很出彩,配合得恰到好处,美国乐团声音的光泽度让人印象深刻。”

  在今晚的第二场音乐会上,杜达梅尔将指挥洛杉矶爱乐带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并中国首演约翰·亚当斯获本届格莱美大奖的作品《城市之夜》。约翰·亚当斯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也是简约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歌剧《尼克松在中国》,这也是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

(责编: 阿菲)

文章关键词: 杜达梅尔交响曲马勒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