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改变人生》:音乐真的能改变人生吗

2014年10月28日18:35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收藏本文     
素席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 素席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

  凯拉·奈特莉抱一把吉他在小酒馆唱自己写的歌,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自顾自喧哗娱乐,除了马克·鲁弗洛。他盯着台上第一次见面的歌手,有什么东西在眼睛里游走,这是《歌曲改变人生》呈现给人们的第一个场景。如果光看译名,你或许会以为这将是一部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样的电影,但如果光看这个场景,你可能联想起《醉乡民谣》,又或者,约翰·卡尼7年前那部让自己从爱尔兰走向世界的《曾经》。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改变人生》与《曾经》如出一辙,同样是由音乐贯穿而成的故事,失意人遇到失意人,他们彼此鼓励,藉由音乐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再通过努力让最终的作品绚烂如烟火。只是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的感情关系始终破不了土,永远是未等开始便已结束的无疾而终。但是你不会遗憾,因为在音乐里,俩人已经达到无比的默契,共同的创作更是如此完美,那便不必纠结于生活中他与她接下来还将有什么样的故事。而这主角既可以是格伦·汉塞德与玛可塔·伊尔格洛娃,也可以是凯拉·奈特莉跟马克·鲁弗洛。

  但还是有点什么不同。在《曾经》中,街头卖唱的歌手到了晚上才敢引吭自己为离开女友所谱的歌,学过钢琴的外来移民必须以卖花和帮佣换得一口生计,只得在乐器店借用没卖出去的钢琴弹上一段门德尔松,和《歌曲改变人生》中与合作伙伴吵架被扫地出门的制作人,以及赌气离开出轨男友的创作者相比,后者的生活实在谈不上多么落魄或是卑微,顶多只算一点挫折。于是《歌曲改变人生》更像是为整张专辑拍摄的纪录片式的MV,尤其当鲁弗洛提出了现场录音的概念,当他与奈特莉在纽约城的每个角落演唱、录制,最后自己抓起了贝斯,你可能才意识到,在成为导演之前,约翰·卡尼原本便是爱尔兰摇滚乐队The Frames的贝斯手,主唱兼吉他手正是《曾经》的主演格伦·汉塞德,音乐对他而言,远远重于人生的其他要素。但歌曲真的能改变人生吗?在璞玉遇到伯乐之前,制作人已然是获过格莱美的金牌制作,创作者也跟相处5年的男友共同写过不少的歌,或许也谈不上什么改变,只是二人的交集推动了一些事情的发生,然而仅此而已,就像他们之间的感情。

  即使在《曾经》中,流浪歌手依靠贷款录制完专辑,信心满满奔赴伦敦的新世界。但那之后还将有什么在等待着,是凭借新鲜面孔、独特嗓音的一炮而红,是专业人士间的叫好而大众中的不叫座,还是根本遭受拒绝铩羽而归……真实的人生存在诸多的可能,电影只是展现导演最想表现的那部分。就像科恩兄弟始终不肯给奥斯卡·伊萨克一段顺遂的人生,千里迢迢开车去面试制作人只换来一个和音的位置,好不容易红了一首歌却被买断版权,甚至想做回船员,都因丢了证件没了钱根本失去资格,但他还是在台上用略微嘶哑的嗓音在唱,好像什么都没改变,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是另外一种,导演希望展示的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所以更多的期望,或许全来自我们的一厢情愿,就想要把《Begin Again》这重新开始的本意,转换为《歌曲改变人生》一样。我们希望看到梦想被鼓励,看到它们得以见证,更愿意送上祝福,尤其是在更多的艺术形式中。要不然,我们就只能够守着电视综艺节目,打发这岁月的虚无。

(weibo:素席说)

(责编: 阿菲)

文章关键词: 音乐改变人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