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6月是一个“抗非”的季节,空气里都是SARS的味道。中国人似乎多年没有遭遇这样的考验,在劫难前,各行各业都在检验自身承受力、免疫力以及恢复力,华语流行歌坛也不例外,短短的90天内,从震荡、停歇到复苏,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运转”的经典个案了。
在这次的“十佳单曲”提名中,我们从数量众多的“抗非公益歌曲”中艰难地挑出了
首发这一行动的天中群星“因为爱”作为代表,以印证我们没有忘却音乐的时代性。但很遗憾的是,不是对这些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良心、创作态度有一丁点的怀疑,在我们之前的一个小型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人能完整说出一首“抗非”歌曲的名字。原来SARS一过,这些不乏爱心,但是也应时应景的歌曲也就很快被人们淡忘了。我们在想,究竟是音乐本不应承担记录社会的任务——“歌以载道”呢,还是我们没有创作出足够流传的作品去鼓舞大众呢?
但是,我们也从这次的非常事件中,看出华语歌坛在面临突变时的精神力和应变系统。整个事件过程,除了在5月因SARS疫情处于高峰期而唱片公司大量削减发片外,基本上大部分新专辑、新单曲的推出未受影响,而经过4月的酝酿,5月的缓冲,终于在6月来了个绝地反弹。
从销售数字看,周迅《夏天》热销35万张给低谷中的唱片业以极强信心。从作品品质来看,第二季呈现出一种厚积薄发的能量,不少老牌歌手和实力巨星、新人都相继推出新作。综合而言,因为制作置前的关系,这些作品与“抗非”这个突发性话题并无关联,音乐品种也是分门别类,异常丰富。个人总结就是“概念性”非常强,都试图通过一种话题或切入点去诠释音乐态度,或演绎个人风格,如许茹芸的“琼瑶主题曲”概念,顺子的朋友“Betty Su”概念,黄大炜的“甲午战争三部曲”概念,陈奕迅“黑白灰”概念,蔡健雅“都市陌生人”概念,梁汉文“数字化”概念,卢巧音“巧音(不是维珍)航空”概念,雪村“音乐评书之全是高科技”概念,刘欢“60年代生人”概念,周迅“夏天”概念,Badhead2的全女声概念……“概念性”的加强显示唱片公司企划力的提升,也是华语音乐从卡拉OK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的一个标志。
在SARS这样特别的时期里,有很多的音乐人站出来为“抗非”打气,而有更多的音乐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忠诚,这才是一个“非常时期”的“非常音乐”态度!(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