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剧照
制造之壹 票房
使贺岁片成为人民的消费习惯
冯小刚可能不是中国惟一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绝对是当代中国导演中,最懂得商业电影,并且将这个概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得最好的那一个。
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当然就是始于《甲方乙方》的一系列贺岁片。在冯小刚的概念中,贺岁片就等于好看。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的确已经具备了好看电影的所有基本元素:通过轻松有趣的情节体现最时尚的价值观念,用爱情故事贯穿电影始终以达到浪漫煽情的目的;运用自如的京味幽默,幽默随意的风格,轻松自然而绝无矫揉造作;情节的推进以美好的愿望为线索,给人向上的激情,笑中有泪,扬善抑恶。
冯小刚的卖座绝活还有一个,就是搭档葛优,以及一些其他他经常使用的演员,如徐帆、刘蓓、傅彪、英达。相对比较固定的组合,更容易令观众产生亲切感。令他们在除旧迎新的时候,总想要看看这些老朋友们合伙带来的新电影。
这样的电影,放在元旦的档期播出,正好符合中国人在这个阶段娱乐休闲图喜庆的传统,合家进戏院掏钱买票看冯小刚,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中国人一个阶段内的习惯。在现状平平但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将更多人拉进电影院本身就是无比成功的。
《甲方乙方》作为冯氏贺岁电影的第一炮,以3000万元的成绩夺得1998年票房冠军,第二年,将场景搬到美国的《不见不散》的票房更是达到了4000万元。到了2000年,《没完没了》的票房则是2600万元。如果一项消费形成了中国人民的习惯,那么这个能量将是非常可怕的。同样,春节联欢晚会无论做得多么糟心都能保持超级收视率,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习惯是一方面,决定票房的终究是电影本身的素质,只有观众觉得电影好看了,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一年又一年往外掏钱。冯小刚在电影中体现出来的风格其实早在他参与的电视剧中便已经基本成型。《北京人在纽约》虽然颇为现实和无奈,但其中也有不少令人发笑的经典情节,传说由冯小刚一人编剧的《部的故事》更是一部京味幽默的好教材。这些叫好叫座的作品也给了贺岁片时期的冯小刚许多的经验。
或许,当冯小刚已经成为一个商标,当他的俗和周星驰的无厘头都已经成为文化现象的时候,他创造的票房奇迹背后,已经没有太多为什么可以去发掘。
制造之贰 台词
将市民气十足的京腔发挥到极致
京味幽默是冯小刚对中国贺岁电影最大的贡献之一。在冯小刚最卖座的几部喜剧片中,他将市民气十足的京味语言的幽默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冯氏贺岁片最具特色的标签和百试不爽的促销手段。
冯小刚开创的内地贺岁片风潮,其成功原因可谓很多,比如“小荒诞,大真实”的剧本,温馨轻松的电影氛围,演员的出色演绎,以及成为贺岁系列后的连带效应等。但这些因素中,冯小刚对中国贺岁电影最大的贡献是炮制了一系列京味幽默风格的台词。
京味幽默的本源是民间立场和市民阶层,是世俗社会的语言游戏。嬉笑怒骂之间观众会发现其实都是在说自己。所以当冯小刚将它注入电影中,观众先是觉得新鲜,继而便是随之而来的亲切感。和王朔一样,冯小刚将京味幽默推向了大众,两者通过的媒介不同,但基本殊途同归。
《大腕》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冯氏贺岁片,基本上整个结构都是由大量的噱头拼贴堆砌而成,同时这也是冯小刚的京味幽默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部——尽管它不是最好看的一部。
无论是《大腕》中长篇大论的地产白日梦,还是《甲方乙方》中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和“打死我也不说”,除了令人发笑之外,冯小刚通过角色之口,用这些最生活化最自然的话语,调侃着自己眼中的社会和现象;而调侃本身,就是京味幽默的最大特点。王朔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更加痞一些,冯小刚不但不骂人,还把观众逗乐,所谓骂人不吐脏字,说的就是这种能耐。
冯氏贺岁电影中的京味幽默当然不仅仅是京油子山聊海侃的逗人对白,冷气十足的对白加上葛优一本正经的表情,有时能够创造更加搞笑的效果。冯小刚的电影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角色是严肃的,对白是普通的,但银幕外面观众是狂笑的。
方言式幽默在中国文化圈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全国人民的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上几乎每年都有的东北话小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在影视剧上通过方言式幽默来制造独特的效果,冯小刚可以算得上是做了最多尝试,也得到最多利益的人。在他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部的故事》中,他首次大量运用了京味幽默。这部口碑甚佳的情景剧取得的成功,多多少少给了冯小刚不少启示和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部电影流产之后,1998年的《甲方乙方》中,冯小刚的平民故事和京味幽默甫一出现就完全征服了此前从未看过内地贺岁电影的观众。
其实拍到现在,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致套路已经被慢慢摸清了,除了葛优这样潜力无限的角儿之外,京味幽默也逐渐玩到尽头,《大腕》的调侃广告已经有些令人不堪忍受,这个把戏继续玩下去,冯小刚还能走多远?
冯小刚经典京味台词
《甲方乙方》
刘蓓:×××先生,今天见到你真高兴,我早就渴望这一天的到来了。
某青年:什么?我没听清。
葛优:阿拉卡纳公主说,见到你很高兴,就这一句,没了。
《不见不散》
这是喜马拉雅山,这是尼泊尔,这是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而山的北麓由于寒冷则终年积雪,如果沿着山腰打开一条通路,将湿气引到山的这一边来,那中国的青藏高原该会变成多少鱼米之乡啊!
《没完没了》
“滚蛋。”
“谁是阮大伟?”
“爷爷我就是!”
“看!这是典型的狂躁型。”
《大腕》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制造之叁 明星
冯小刚创造了明星,明星也创造了冯小刚
葛优
铁打的王牌男主角
有人说冯小刚拍贺岁片的一个规律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意思是每次都有葛优的份,而女主角,则是每次电影开拍之前最大的噱头之一。
从《部的故事》开始,葛优就开始跟冯小刚合作,那时葛优还没什么名气,而到了冯小刚开始拍《甲方乙方》这一系列贺岁片的时候,葛优已凭借在《活着》等电影中的表演充分表现了演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冯小刚加葛优成了中国电影的一对黄金搭档。在之后的贺岁片中,只要两人合作,票房就必然大卖,可见这个组合的号召力。究其原因,是这个组合的互动性非常强,冯小刚在编剧时便已将葛优默认为男主角,所以他总能写出很对葛优路子的剧本。另一方面,葛优的精湛演技早已得到公认,在如鱼得水的情况下,贺岁片想不好看都难。
在连拍三部贺岁片之后,两人一度分道扬镳,《一声叹息》的票房无法与此前的冯小刚电影相比,不知葛优的缺阵是不是主要原因。遭遇了一个小小的票房滑铁卢后,葛优又为《大腕》四千万元的票房立下大功。
葛优是冯小刚最稳定的搭档,也是冯氏贺岁电影号召力最强的武器之一,只是随着冯小刚电影路线的程式化,也许跟葛优分开发展搞搞新意思才是正路。
徐帆
屡挑大梁,配合默契
冯小刚和徐帆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银幕情侣。他们的相识是源自多年前的一次合作。而当冯小刚开始做导演,便屡屡邀请徐帆参与演出。从《情殇》、《月亮背面》、《一地鸡毛》,到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一声叹息》,冯小刚和徐帆两夫妻,严格贯彻着“夫导妇演”的原则。在《甲方乙方》中,徐帆只演了个配角——一个孤傲的女明星,这部概念新颖的贺岁片让冯小刚尝到了甜头,于是《不见不散》干脆让徐帆挑大梁,好在徐帆演技不俗,与葛优搭配相得益彰,又给冯小刚赚到一个票房冠军。接下来冯小刚弄出个《一声叹息》,不但证明了徐帆的演技,还在开罗拿了个大奖。在夫妻档这种组合被公认为是票房毒药的今天,冯小刚和徐帆反而相辅相成,也算是配合默契的典范了。
在即将推出的新片《手机》中,冯小刚又祭出葛优和徐帆这对自己手中的王牌,结果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刘蓓
合作多次,特别对路
从最早的电视剧《借我一点爱》,到后来的电影《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刘蓓与冯小刚曾经合作过多次。最成功的《甲方乙方》以3000万元的成绩获得当年票房冠军,刘蓓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冯小刚的电影中男主角多固定为葛优,而女主角则会根据角色而作选择,在谈到邀请刘蓓参加《甲方乙方》时,冯小刚说刘蓓戏路很宽,生活中喜眉笑眼的,有贼心眼,反应快,特别适合和一大帮男的在一起“压秧子”,所以正好对路。
而刘蓓也很愿意跟冯合作,冯小刚的风格比较适合她,刘蓓坦言好的导演会对演员的演技进步有很大的帮助。《甲方乙方》让她成为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另一部贺岁片《一声叹息》则为她带来了《堆积情感》、《各就各位》等电视剧中的重要角色。《一声叹息》中,刘蓓扮演的是一个“第三者”,她表示自己最初对把握这个角色并非信心十足,是冯小刚对她的信任令她接受了这个角色。有趣的是,在《一声叹息》获得好评之后,刘蓓在《堆积情感》中扮演的角色也跟家庭情感危机扯上了关系,成了扮演第三者的行家。
傅彪
冯小刚手中的另一张王牌
“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第一个相信自己的人,而冯小刚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人。这种知遇之恩,我必须涌泉相报。”——傅彪
有了《甲方乙方》的第一次合作,到了《没完没了》,冯小刚硬是顶着压力重用了尚名不见经传的傅彪,而且从拍摄到剪接都是一点点给傅彪做指点。自打《没》片红了后,傅彪就成了冯小刚手中的另一张王牌,冯小刚+葛优+傅彪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冯氏电影的铁三角。
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尽管傅彪一般都只是配角,但他踏实的作风得到了冯小刚的肯定,冯小刚戏言“傅彪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非常端正”。事实上拍摄《没》片后,傅彪的演技和努力早已得到承认。傅彪说:“张艺谋把我领进了电影艺术的殿堂,优哥拉着我的手走过了几年的贺岁片,小刚导演又把我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可见他对冯小刚的感激之情。
英达
和葛优配出绝佳的对台戏
英达与冯小刚的合作比较特殊,他俩都是导演,也经常互相客串演出。英达在《甲方乙方》里面充了一次二百五,冯小刚就得去《东北一家人》里偷一次井盖……
长期以来,把情景喜剧作为事业并为之长期奋斗的就数英达了。《我爱我家》的火遍南北,确立了英达在内地情景喜剧界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甲方乙方》之后,为避免重复,冯小刚大胆在《大腕》中启用英达,取代傅彪出演与葛优唱对台戏的角色。英达和葛优一捧一逗对口相声般地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使银幕上其他形象黯然失色。英达的喜剧表演天赋不仅令冯小刚大吃一惊,也令大家看到英达能导之外更能演的一面。
制造之肆 片名
琅琅上口,极易流行
作为内地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总有这样的天赋:为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都取一个简单直接又琅琅上口的片名。在创造票房冠军的过程中,这个部分看似不起眼但其实非常讲究。
冯小刚深知一个容易流行的片名对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曾经说好莱坞的商业片大多风格相似,很难看出这一部和那一部分别是谁的作品,而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冯小刚的电影,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他拍的。
以《甲方乙方》为例,这部讲述四个自由职业者开办“好梦一日游”前后发生的故事的电影,起初有过很多候选片名,如《好梦献给你》、《比火还热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但都不够上口。后来根据电影中顾客与“好梦一日游”签订的合作协议这个概念,甲方和乙方这两个名词单独组成了电影的名字,新的名字既简单上口,又能体现影片内容。《甲方乙方》能够以3000万人民币开创冯小刚占据票房冠军的大场面,这个便于流传的片名着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甲方乙方》之后,观众开始有了期待冯氏贺岁电影的习惯。这样的电影开始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一个潜移默化的传统。在冯小刚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三部贺岁喜剧片中,他先创造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这个四字系列,今年的新片《手机》片名之简单跟去年的《大腕》又有相似之处。中间隔了一部《一声叹息》,《大腕》与之前的冯氏贺岁电影有些许的不一样,这部电影无节制的搞笑和拼贴,有些失去了冯小刚最初的控制。但效果是明显的,《大腕》再次夺得了票房冠军,而且在《没完没了》只获得2600万票房后的一年,拿下了跟《不见不散》相同的4000万元,挽回了冯小刚贺岁电影的颓势。
其实在《甲方乙方》之前,在冯小刚曾经创作过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他就充分体现出为电影取一个好名字的特长。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北京人在纽约》和《部的故事》这两部电视剧。前者甚至成为了一种类型片的取名方式,曾有若干反映异国生活的影视作品都以《××人在××》命名,可见原著的成功。
现在《手机》又要来了,同样一个简单的名词,却气势汹汹,瞄着全国人民很久没怎么咧开过的嘴和日渐鼓起来的钱包。
本版撰文:cbvivi/how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