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近来通知频传,其中有一个是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不宜穿着过分暴露服装,不宜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不许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模仿港台腔。这个“不宜”不等于严禁,因此主持人的恐慌程度还不像涉案剧的制作公司。不过也有几位纷纷表示:坚决支持这些规定。被点名的著名方言主持人刘仪伟说,他从一年前就开始学习普通话了。
在前几年,把持电视屏幕的基本上都是广院系,即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毕业的
嫡系,或者至少也是编导或者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东方时空》开始,大批应聘人才纷纷走上主持人岗位,这些人包括方宏进、黄健翔、王刚、程前这样的老一代外来选手,也有曹颖、刘仪伟、阿丘等新鲜血液,虽然随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好些人已经离开央视,但他们依旧以北京为圆心,影响力辐射全国。他们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改变了广院强大惯性下的“播音腔”,开始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影响着全国人民。
另一批著名主持人来自湖南卫视,有一次刘仪伟采访何炅时说:“是你们让我们知道了地方电视台是什么。”和央视的应聘人员相比,湖南台的主持人在口音上更加自由。尤其以李湘为代表,她在主持中的尖利台湾国语经常让人不寒而栗。台湾女人给外界的印象基本是柔顺、娇嗲,她们的声音无论粗细,都给人以温柔感觉,比如娇憨的舒淇,俏皮的小S,甚至我见过的外形平平的龙应台,口音给她们平添了一分优雅。只是她们很喜欢在讲话时夹杂英语、日语,仿佛中国话表达不够博大精深。这些特点为内地的女主持人,包括部分男主持人羡慕,十几年来形成了强大的港台播音体系。代表女性有李湘、舒高、李霞、沈星,男主持有何炅等人,她们的讲话方式和周围人形成了一种落差,尤其让中老年观众看不惯。
李湘解释说,湖南人说话的尾音近似于台湾国语。那么讲方言可不可以呢?从刘仪伟被点名看,好像不可以。不过刘仪伟的一个朋友反问:“四川话算方言,那么北京话算不算呢?元元在《第七日》讲的不是标准的北京方言吗?难道只有北京话才算普通话吗?”北京话当然不等于普通话,稍有知识的人都明白,如果较真的话,哈尔滨话才更像普通话,北京话还没有河南话接近普通话。他的话好像很有些道理。
河南人有三种口音:标准普通话、河南话和一种叫“半自动”的不标准普通话。第一种就不说了,即使是第二种讲河南话的人,学习普通话也是很快的,尤其是刚上大学的女孩子,只有长期讲“半自动”的人几乎一辈子都无法讲好普通话,因为他们既不是一张白纸,又不是写满了正楷,想要抹去错别字必然会弄花了纸。所以对于讲惯“半自动”港台腔的主持人,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难题,要么放弃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要么在嘴里装个单放机。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