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也许是当摄影指导当得有些烦了,顾长卫在《孔雀》这部电影的拍摄中,一屁股坐到了导演的位置上。“我觉得,跟摄影指导相比,当导演能够让我在电影中更充分地表达个人的一些想法。当然,我也想看看自己做电影导演的潜力到底有多大,”顾长卫说。
去年夏天,顾长卫在河南安阳完成了《孔雀》的外景地拍摄。《孔雀》这部电影的
剧本主要是安阳籍剧作家李樯完成的,曾交由一位年轻导演去拍摄,后来因故搁浅。最终,李樯决定还是让顾长卫帮他,把这部呕心沥血之作搬上银幕。《孔雀》讲述的是中国中原地区一个封闭破落,不太为外人知晓的寂寞小城里,一个四口之家看似寻常的故事。顾导说,这部片子反映的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极端的东西,但它一定是能打动人心。保利华亿公司很看好这部电影,为它投入了不少于两百万美金的钱。
“这是我的导演处女作。我绝不会草率地对待它,”顾导说,“我尽力去调动剧组里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会认真去抠,丝毫不敢大意。”比如,他面试了不下一千个人,来挑选《孔雀》所需要的主要演员,他们有的不太出名,有的大学还没念完——顾导并没有像先前传闻所说,起用大牌名演员。外景地的拍摄工作很艰苦。有时,拍老半天就只能完成一个镜头。比如,有个镜头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张静初饰演的女主角往桥下扔酒瓶。拍这个看来很平常的镜头就反反复复好多次,用去半天多时间。顾导和助手在剪片子上又花了半年多时间,把三百个左右的镜头倒腾来倒腾去,尝试了不下一百种版本,力图把故事编得最好看。这部片子的长度大约会在两小时二十分钟。
顾导显得很有信心地说:“我想,《孔雀》它不是纯艺术片,也不是纯商业片,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我相信它是既叫好又叫座,多年后还会有人记得的一个好片子。”顾导在这部电影中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做了一些探索。一般来讲,一个九十分钟长的故事片会包含大约七百个镜头;而《孔雀》中只用了不到三百个镜头。但是,顾导透露:“观众并不会因此而觉得这个片子看着很单调。因为我的长镜头里,信息量很大,视觉上富于变化。”尽管对自己充满信心,顾导并不避讳说,他自己在做摄影时不会象现在做导演这么操心,这么累。做摄影指导时,你把自己那一摊儿管好就行了;而做导演时,你既要把握全局,还要盯住细节,他说:“让大家伙儿朝一个方向用力。”
谈到《孔雀》参加电影节的情况,顾导说:“尽管我做梦都想在著名的电影节上得奖。但我不会刻意地去赶。我宁愿错过一个重要的电影节,也不愿牺牲影片的制作质量。有机会去得奖当然好了,但是,不得奖,你不能说它一定不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这样的例子在电影史上有很多。电影拍出来首先得自己满意,还要观众和投资的人满意。这些都有了,得奖就不会太难。其实,过去有好多片子没得过奖,但并不影响它们被后人称为佳作。”
当被问到他会不会自己写剧本来拍,他回答说:“我一写东西就头疼。看来,好象我的长项不在这方面。”顾导头一遍读到李樯的本子,就被其中的故事给吸引住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他说,“这个剧本对我很有触动,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一些往事。一个人成长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比如象西安。你会觉得很闷。想逃出去。我相信,很多人在一生当中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人生真的很奇怪,有是真象在做梦。你不知道明天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1957年,顾导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在当地一个文化宫的影剧院帮着收门票。“那段时间很快活,我看了好多电影,就跟《天堂影院》里的那个小孩似的。我后来就喜欢上了电影这个东西。”顾导回忆说。1978年,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1984年,他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
“在当时那种体制下,一上来就能去拍片子的事,想都不敢想。我以为起码还要等七,八年才轮得上我。结果,赶上了改革开放,机会一下子就来了。”他说。
1987年,张艺谋携他的“红高梁”走红国际影坛。而当时,顾长卫就是该影片的摄影师。1992年,顾长卫作为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的摄影指导,获得了奥斯卡奖的个人提名。两年后,他去了好莱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见见世面。”作为摄影师,顾长卫说他希望和各种各样的导演合作,这样可以在技术手段上和风格上,做各种探索:“没有什么限制。这样,我才能有所提高啊。”他现在游走在中国和好莱坞之间,跟多个导演合作。但是顾导认为,他更喜欢中国式的工作节奏,尽管中国的影视业还不如象美国这样的国家那么发达。
他深有体会地说:“好莱坞就是生产流水线。好莱坞的节奏很疯狂,因为每一步都预先计划好了,不快点做就会影响投资人利益。”他希望中国电影业不要也变得那么商业化,拍片子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而降低艺术水准。但他也指出,中国的电影人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东西太多。不过,他个人还是喜欢比较放松的工作节奏。“要有玩儿的心态。这样,你反而有灵感,能发挥出水平来。”顾导承认,在导《孔雀》这部戏时,他的心态也一样很轻松,平和;但同时,他对工作一点也不马虎。
谈到中国电影的前景,顾导还是比较乐观。他认为开放了,应该是好事,可以有更多交流,让人眼界更开阔。“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这是谁也挡不住的。有了各种新技术,就有了艺术上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根据他的观察,顾导认为,中国电影在国外还是很受欢迎的,只是宣传还不够。“外国人可以选择观看的中国影片,品种和数量还是太有限。很多观众对新生代的作品接触很少。”他认为,中国电影在海外应该还有很大的市场。
顾导说,他很欣慰,现在还有很多青年人热爱电影。“如果有机会,年轻人都应该多出国去看看,开开眼界,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学好英语很重要,”一谈到自己当年没认真学英语,顾导就显得很是懊悔。 摘译/朱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