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电影——图的是好评
海拔4850米,空气稀薄,寒风刺透身体。不冻泉保护站内,陆川站在记者身后看一幅可可西里地图,手指勾画出他的巡山路。听着陆川讲述肺泡充血,看着演员亓亮重现被流沙活埋眼珠快要被扯出来的痛苦,记者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困惑,用生命的代价拍摄这样一部赤裸裸冷峻展现生存本身的电影,为什么?
记者:为何选可可西里这个题材?
陆川:因为它有劲儿,有力量,它包含我想要的所有东西。在那种极端的生活状况下,每个人都会体会到生与死的问题,生存问题就那么赤裸裸地摆在每个人面前。
记者:拍这个比较特殊、有劲儿的题材是不是也想证明自己?
陆川:坦率讲,刚开始可能有点儿,但光剧本就弄了一年多,从采访到写第一稿到下去巡山完全推翻重写,我已经忘了证明自己这事儿了。我找到了这个特别好的题材,只想尽情去做。
记者:你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为何会关注到一般人甚至很多电影工作者都不会考虑的生存问题?
陆川:我父母刚调到北京时,贫困的日子过了很多年。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影厂,大家都说我剧本写得好,可就是没戏拍,总是轮不到我,没收入,物质上极端困难,还有精神上的苦闷,那段日子不堪回首。这也是生存的挣扎,所以我对那个状况感兴趣。我想拍一部心灵的电影,有生命的电影。我不会为电影节和票房拍片子,但我挺图一个好评的。
说故事——图的是苹果
自陆川从电影学院毕业以来,圈中对他一贯的评价都是“剧本写得好”,陆川的第一部电影《寻枪》更以悬念迭起著称。然而在这部《可可西里》里,陆川却刻意地削弱故事性,颇有一种自废武功的感觉。
记者:《寻枪》非常注重故事性,无论节奏和剪辑手法都很特别,也很商业化,这次《可可西里》却几乎放弃了故事,拍摄手法也异常朴素,为什么跳跃性这么大?
陆川:《寻枪》不够大气,从头到尾有伤,风格不统一,是偏于主观化的表达,《可可西里》我希望跨一步。这也跟我拍电影的初衷有关,现实里我永远过不了的日子,永远得不到的感动,电影里可以。电影你可以制造一种理想,塑造不同的生活状态,看到真正的内心,所以我拍摄手法起伏大,下一部电影我会用大明星拍摄自己过去的生活和回忆。我只是想多尝试,有点儿胆大妄为。
记者:《可可西里》的两稿剧本不一样,第二稿大大削弱了故事性,拍摄手法也很冷峻,情绪到了,却没有刻意让人哭,引而不发,看完眼泪都流到了心里。
陆川:我是刻意避免煽情的。结尾处巡山队长的死本来还有一些镜头,绝对是让人看了流泪的,但我还是把它们剪掉了,流泪情绪就过了,我希望观众感受到力量,而不是哭。我是研究好莱坞电影的,习惯和潜意识里都会去构架一个好看的故事,就像《寻枪》。所以第一稿里记者实际是秘密警察,警察、盗猎分子、巡山队员形成三方戏剧冲突。但我跟着巡山队员二十多天巡了一次山后,我决定放弃噱头的吸引,描写真正的生活,无论盗猎者还是巡山队员,他们都是行走着的人,他们真实的生活才是苹果,那些廉价的戏剧性是苹果核,我把它们放弃了。
说自己——图的是力量
陆川是文艺世家出身,父亲姑母都是知名作家,早年间遵从父命军校毕业,因为按捺不住的热爱,投考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一度十分困顿,直到电影《寻枪》才一炮而红,但陆川认为,自己尚处于积累信用的阶段。
记者:当年为什么考军校,又为什么改行拍电影?
陆川:考军校是我父亲的意见,他帮我报的。我当时对北京有些厌恶,想出去闯,报考的全是外地大学,我妈一听就哭了。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是路过,正好在发报名表。它指示我很多事你会觉得很遥远,其实很近。平常生活中我不会做出格的事,但考了,也就考上了。我天生是个特别拗的人,那时我站在铁栅栏门前,电影学院就像宫殿一样,我唯一想的就是千万别给我机会……
记者:为什么热爱电影?
陆川:十几岁看《红高粱》被震撼得一塌糊涂,就把想搞文学的念头换成电影了。电影是你对它付出,它就会给你非常快乐的回报,我拍电影完全沉浸其中,像梦一样。平时完全不可能的生活,你可以在电影里塑造,这种感觉非常棒。
记者:你的两部影片都比较特别,都有一种生命无常的意思在里面,也都于平静中蕴藏着力量,你自己是个有力量的人吗?
陆川:我记得高中时有一年写作文,题目是《我喜欢……》,我写的是我喜欢孤独,被当成范文在全班念,那时更多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但每个人都会有孤独感,孤独是种力量。日常生活中我是个懒散的人,没有规则的人。但工作中我是个严厉、挑剔和苛刻的人。 晨报记者侯柠柠晨报链接
电影《可可西里》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地可可西里。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