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宣科:我就是不接受“学霸”行为。
《艺术评论》主编田青:我们只是从学术角度对宣科进行善意批评,并不构成名誉侵权。
就是这篇发表在2003年10月15日《艺术评论》上的文章,引发了纳西古乐纠纷案。`
本报讯(记者天蓝):持续一年之久的“纳西古乐纠纷案”判决结果昨日9点终于有了结果。云南省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对宣科状告吴学源及《艺术评论》侵害其名誉权一案做了最终判决,宣判结果判定吴学源及《艺术评论》侵害其名誉权一案罪名成立。
云南省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被告在光明日报、云南日报上给原告赔礼道歉一次,《艺术评论》上赔礼道歉三期,同时,判定吴学源赔偿宣科精神损失抚慰费2万元、《艺术评论》赔偿宣科精神损失抚慰费10万元。
2003年10月15日,《艺术评论》刊登了一篇名为《“纳西古乐”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文章,此文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吴学源撰写。其中,对“纳西古乐”和“宣科神话”进行了分析与报道,并对纳西古乐能否作为纳西族文化遗产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提出质疑;同时,指出宣科所标榜的“纳西古乐”完全是商业炒作,有造假的嫌疑。于是,今年3月初,宣科以此篇文章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吴学源及《艺术评论》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追究被告的侵权行为,判令其立即停止侵害,并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向原告赔礼道歉;要求作者吴学源赔偿10万元,《艺术评论》杂志社赔偿112万余元。
云南省丽江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已于11月16日、17日对此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开庭审理。
据了解,在16、17日两天的庭审过程中,原告、被告两方的辩论引经据典异常激烈,之后本报记者对此案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在昨日审判结果出来后,分别采访了原告与被告方。其中宣科表示,他要以“欺骗性采访”为由正式起诉央视主持人王志。
原告被告回应宣判结果
原告方很满意
宣科:不管在丽江还是北京,这官司都能赢
宣科表示,对审判结果很满意,“我觉得不管是在丽江、还是在北京打这场官司,结果都是这样的,我们都会胜诉。因为被告方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就算是他们再上诉,结果也都是一样的。”电话那头的宣科显得非常平静,他说:“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挫折,这个案件对于我的生活没有影响,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天天去主持纳西古乐的演出,继续寻找纳西古乐的接班人,宣传‘纳西古乐’,我们不会接受《艺术评论》所说的‘纳西古乐到底是什么?’的评判标准,更不会接受他们的‘学霸’行为!”
被告方要上诉
《艺术评论》方:这是坚持学术良知的悲哀
在宣判结束后,电话那头的《艺术评论》杂志社社长赵春强显得对宣判结果不满,赵春强说:“今天的判决结果,给了所有学术研究者一个大大的‘惊喜’,我认为这是坚持学术良知的人的悲哀。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学术打假的道路是多么艰难,但我们决不会放弃,我们会继续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如果结果还是一样,我们会继续上诉,直到最后有一个明确的学术说法。我也希望大家深思一下,学术打假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另一被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吴学源说:“我觉得这样的结果是不公平的,简直就是是非不分;他们不顾文章中的事实,对文章中的语句掐头去尾,然后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荒谬的解释,这样做否定了历史和学术真实性,根本不是所谓的保护文化,对于此事我现在不想多说,我会继续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
案后动态
宣科还要告王志
在今年10月宣科即将赴京演出前,王志带着《面对面》节目组来到云南,对宣科做了半小时的采访。在访谈中,王志对宣科的身份、文凭以及纳西古乐会的股份制提出了多个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惹恼了宣科。之后,宣科就曾气愤地表示,王志欺骗了我,我要告他。
宣科昨日对记者表示:“王志没有经过任何政府部门的允许,以记者身份非法采访我,并以《艺术评论》上的那篇文章为底稿,对我进行有目的的欺骗性采访,这绝对是违法的,我会很快对王志进行起诉。
王志昨日则称央视有规定,不能接受媒体的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