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华夏时报:80岁奥斯卡的商业化生存(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10:03 华夏时报
奥斯卡金像奖奖杯 从1990年开始至1993年,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多部电影报名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在陆续败北之后,停歇了一段时间。2003年,从《英雄》开始,中国商业大片又开始了“申奥”征途,仍然斩获极少。 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等都曾参与角逐,不过均铩羽而归。值得欣慰的是,谢晋在1987年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接纳为会员,成为奥斯卡的评委。 张艺谋对奥斯卡无疑是最忠实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接连提名,又双双失败。老谋子于是琢磨着给奥斯卡的评委会换个口味。眼见《卧虎藏龙》受“宠”了,张大导演于是耗费大资金、大明星、大场面地拍摄“大片”《英雄》以及《十面埋伏》。但炒别人的冷饭,当然吃不到奥斯卡的“巧克力小金人”。 惟一在奥斯卡舞台上笑傲过的华人导演是李安,他执导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度曾经赢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4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将全部奖项囊括。但是不要忘了,之前的1994年、1995年,李安曾捧着精心炮制的《喜宴》与《饮食男女》,投奔奥斯卡。色香味没有迷惑住奥斯卡的评委。直到李安决心投效好莱坞,以美国人的资金、中国人的演职员阵容,拍出《卧虎藏龙》,奥斯卡才接纳这位华人导演进入。 即使没有公开承认过,在很多中国导演和电影人的心里,奥斯卡就像诺贝尔奖,是等了很多年的一个梦。对此,有评论曾尖酸地指出,“奥斯卡,是中国电影人的春梦,做梦不是罪,但是长睡不醒就变态了”。 中国电影有“奥斯卡情结”,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这未尝不是激励中国电影人奋斗的一种动力。但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拍完一部“风光片”,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要逐鹿奥斯卡,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考虑一下电影本身的内涵,先拍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老百姓爱看的片子出来。不要忘了,奥斯卡毕竟是一个在西方艺术观下的电影大奖,是一个国际化的比较成熟的电影大奖。在最佳外语片一项上,奥斯卡更看好影片的个性化和地域化特色,但是中国的“申奥”影片缺乏的正是“特色”。 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也认为,“中国电影走向市场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中国电影这些年一直在追随西方电影,其实没必要。中国电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应该与中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塑造东方电影的个性,用电影反映华人社会”。 中国电影要拿到这张“卡”,还是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挖掘中华文化历史的底蕴,张扬自己的电影个性,扎实提高国产电影的水平,让中国电影不断融入并影响世界电影。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电影或许就可以在奥斯卡自由行走了。北京非非/文
【奥斯卡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