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类(A-list)国际电影节是竞赛类型,“竞赛”就是有设置专门的评委会机制进行评奖,授予不同的奖项。A类与B类差别就是B类型有专门的主题,像釜山电影节就是单纯的面向亚洲电影,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恕不招待”。目前A类电影节有12个,除了大洋洲以外均有遍及。按照每年举办的时间,它们分别是: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2月7日-2月17日)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5月14日-5月25日)
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4日-6月22日)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6月19日-6月28日)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7月4日-7月12日)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8月6日-8月16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8月21日-8月27日)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8月27日-9月6日)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9月18日-9月27日)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10月18日-10月26日)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11月18日-11月28日)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12月4日-12月14日)
A类电影节创办时间、水准差异很大,上海最年轻,洛迦诺是跳级。其中柏林、戛纳、威尼斯被称为三大国际电影节,“三大”年代悠久、各有特色,一般被认为竞赛单元影片质量较高,受关注度也相应地超过其他电影节。
每个电影节会因奖项设置、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的电影节主席产生各种各样的倾向,像早期威尼斯一度被法西斯魔爪控制,50-60年代重视日本;两极时代莫斯卡和卡罗维法利有着明显的阵营色彩,二者隔年交替举行;洛迦诺为首的欧洲电影节在80年代开始重视华语电影,并成功地让它地位抬升,变得举世瞩目;戛纳从70年代到90年代推出的新好莱坞电影、Dogma95等具有创新激情的运动,引领欧洲电影的风骚。
近年来因为此消彼长的关系,三大电影节亦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柏林电影节变得关注政治局势、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重视文化的交流与不同文明的矛盾冲突,主题鲜明,风向易测。戛纳电影节通过商业化运作不断巩固老大的地位,侧重于发掘和肯定欧美内部的多股力量,对美国独立电影有些偏爱、对好莱坞的态度也倾向于友好。威尼斯一度混乱迷失了方向,由于穆勒上任的影响,亚洲电影乃至好莱坞明星一直是道独特的风景线。文/木卫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