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些中国导演受国际电影节追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20:46  新浪娱乐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导演和华语电影真正引起了国际重视。起到推手的作用除了香港电影工业的发达,影响主流的北美市场外,国际电影节的肯定与追捧也是一大原因。于是侯孝贤这样的导演能三大节通吃,洛迦诺、威尼斯之后就选择立足戛纳,典型的“人往高处走”。影响力相对不足的其他电影节,如东京、莫斯科乃至近十年的圣塞巴斯蒂安,一样有着中国导演的身影出现。

  得到国际电影节厚爱的中国导演很多,比如2000年前的陈凯歌张艺谋,他们拿下了三大节的最高奖项金熊金狮金棕榈,电影作品几乎是每击必中,入围竞赛从来不是问题。跟陈张相比,同为第五代的田壮壮是那种对参与电影节热情不大的人,他错过了80年代中期与陈张同一批进入西方人视野的机会。后来电影节给田壮壮带来了更大打击,《蓝风筝(这些中国导演受国际电影节追捧)》东京获奖遭禁,比起陈张的坎坷之路,田壮壮命运更有些悲情。不过随着2000年后陈张转型,他们更多是为了卖片来到电影节上,作品也不能同日而语。恰好在90年代中期到末期,第六代由于身处地下,想要崭露头角只能取道国际,贾樟柯王小帅张元(这些中国导演受国际电影节追捧 blog)娄烨等人成为了领军人物。现在的贾樟柯更是成为了三大电影节互抢的当红人物,优势无可比拟。

  内地导演的好运到来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体制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松绑,电影学院重新招生运作,之前几十年的停滞空白要被填满。以78级为例,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出身背景不同,能力上各有所长,通过作品确立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再者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这令国际电影节无法忽视中国电影的存在。第六代导演作品表现出不同于第五代的创作路线,里面的多样性中国一样令西方感到震惊。这个国家上演的现代化飞跃可以说是个奇迹,从社会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电影自然有所反映。

  80年代华语电影界的强大不仅来自内地力量,香港的电影新浪潮、台湾的新电影一样构成了华语电影的新篇章,其中的佼佼者是活跃到现在的侯孝贤以及王家卫。他们所能造成的国际影响已经充分反映在作品上,例如蓝莓之夜(这些中国导演受国际电影节追捧)》和《红气球之旅》。无论是侯孝贤还是王家卫,乃至于去年离去的杨德昌蔡明亮,他们一大特征是风格明显。法国人从侯孝贤身上看到了巴赞写实精神的延续,王家卫在香港“出工业而不染”,自成一派,作品的对白、氛围和镜头感都无法复制。杨德昌对华人社会的神奇洞悉和尖锐批判,蔡明亮堪称固执的创作和惊死人的长镜头,即便是现在创造力减弱的徐克许鞍华,他们都曾是甚至现在也是国际电影节所关注的对象。

  进入九七后,香港电影不得不面对事实意义上的衰弱,加上之前早已崩盘的台湾电影。华语电影的向心力逐渐向内地靠拢。近十年的台湾导演能得到国际电影节的赏识,要么是步侯孝贤等人之后,要么就是依靠电影公关的打入,实质上造血功能和创新能力完全不足。香港却有一股创作力量可以不受外力影响,用一年一部以上的高产量和风格不一的高质量证明着香港没有离开大舞台,这就是杜琪峰和银河映像,他们代表了香港电影的十年。2003年前后,杜琪峰经过几年积攒开始参展柏林,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威尼斯、戛纳、柏林接连入围。按照这样的趋势,大奖肯定是指日可待。杜琪峰作品虽然参与内地的发行,却没有来自外部的高层压力,甚至他的作品就从来没有离开过香港与澳门。杜琪峰能在局促困难的电影生态环境中取得突破,西方世界必然是相当好奇。文/木卫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电影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