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梅兰芳》看中国电影的营销时代(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10:49  精品购物指南
从《梅兰芳》看中国电影的营销时代(5)

张伟平+张艺谋成为中国电影市场营销的先行者

  中国式营销

  在《千里走单骑》的首映式上,张艺谋说:“我是种萝卜的,而张伟平是卖萝卜的,但现在萝卜不好卖。”这位中国最牛导演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电影市场一个真实的现状。在电影市场遭遇电视、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很大程度上,卖萝卜能力的高低,换言之,也就是营销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部影片票房的高低。

  《英雄》之后,《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无贼》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让“营销”迅速升值。不过,即便如此,相比其他国家的成熟模式,中国的电影营销都只能说是进入了启蒙时代。

  倒退几年,对中国电影业来说,“营销”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词汇。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电影业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依托政府力量实行行政垄断,它的好处在于渠道的畅通无阻(但劣势也异常明显——固定单一),再加上那个时代娱乐方式的匮乏,观影人次持续走高也是情理之中的。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政府的“指挥棒”让电影营销失去了经济学上的意义和价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影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开始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而此时,电影营销依然处于垄断的阴影下举步维艰。中影公司独家代理进口片的发行,国产片的发行也必须限制在十几家电影厂的名义下……直到1993年,《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致力于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销”的局面,调整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也标志着电影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不过,客观地说,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步伐显得疲惫而无力。

  世纪之交,第五代的集体复兴和转型、民营资本的介入、改革政策的强力推出使电影市场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同时,电影营销也开始由过去的顶端市场走向终端市场,引入经济学和营销领域的先进理论,并借鉴好莱坞的整合营销模式。

  一个公认的里程碑是,张艺谋的《英雄》让人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营销”的魅力。《英雄》在前期策略阶段采取了“封锁消息”“推出《缘起》”“冲击奥斯卡”“抵制盗版宣传”的手段,在中期采取了“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人民大会堂首映礼”“内地音像版权天价拍卖”的宣传攻势,在后期则主要采取“影院营销”“打击盗版”等方式。有人总结,张伟平投资的《英雄》开创了中国电影史的4个“第一”:音像版权拍卖出1780万元的天价,而此前的纪录不过一二十万;选择中国盗版策源地深圳首映并展开午夜禁盗版行动,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投入2000多万元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盛大的首映式、包机在全国巡回宣传;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2.5亿的票房奇迹。事实上,《英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第一”——它是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

  据说,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张伟平为宣传投入千万近乎疯狂,然而,最终,张伟平赌赢了,他实实在在地收获了高票房。在张伟平随后投资的电影中,无论是大制作的商业片《十面埋伏》,还是小投入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在营销上,他从不吝啬,甚至可以说是一掷千金。原因很简单,他尝到了电影营销的甜头。

  有人不忿,认为张伟平就是胆大,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事实上,不断创新的营销策略才是他在商业运作上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张伟平从来不重复自己,当然,他也不模仿别人。即便是一场普通的新闻发布会,张伟平也能够搞出很多花样,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几场发布会,第一场抛出的话题是张艺谋与巩俐多年后再度合作;第三场,面对几个比较沉闷的演员,张伟平请来当前最红的相声演员郭德纲(从《梅兰芳》看中国电影的营销时代(5) 听歌 blog)上演了一场脱口秀……

  《英雄》之后,《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无贼》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让“营销”迅速升值。不过,即便如此,相比其他国家的成熟模式,中国的电影营销都只能说是进入了启蒙时代。

  “好莱坞的营销策划是建立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上,他们不是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咨询,而是通过严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设计出一个完备的营销方案。而我国电影业的整体营销水平还不高,很多电影企业的营销行为的随意性强而科学性弱,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电影营销策划。”一位业内人士说,“销售工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让消费者看得见;二是如何将产品铺进消费者的心中,让消费者乐得买。在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过程中,把产品铺到消费者面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心里,这就需要运用现代的营销理念深度挖掘产品的经济价值。而现在,中国电影业连‘铺到消费者面前’的渠道问题都没有解决好。”事实上,中国电影缺乏的不是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而是一流的发行、营销人才。换句话说,建立现代化的整合营销模式成为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2年12月14日,《英雄》的首映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办方采用了让国内媒体初次体验到的严格保安措施,进入人民大会堂先过一道安检,来到三楼放映厅前要存放摄像机、照相机、手机以及手表等所有金属物品,进入放映厅还有工作人员用探测器检查一遍,放映中工作人员则全程巡视。

  电影营销手段揭秘

  在《英雄》的首映式上,来自海内外的600余家媒体济济一堂,凤凰卫视当家花旦陈鲁豫(blog)担任司仪。整个首映式极尽奢华之能事,红、蓝、白、绿、黑五色为背景,200个秦军士兵侍立两边,张艺谋、李连杰(从《梅兰芳》看中国电影的营销时代(5) blog)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全部到场。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上映时,“哈利·波特”的海报、剧照集、中文版和各种小饰物都成了“抢手货”,而售价16元的剧照集尤其畅销。

  2007年12月23日,冯小刚的贺岁片《集结号》在北京上映,一票难求,想随到随看是根本不可能的,提前排队买票是“正常现象”。用悲壮的战争巨制抢夺贺岁档,大概也只有深谙贺岁片商业之道的冯小刚敢这么干。

  在上映前,《变形金刚》就用“童年情结”吸引了不少关注。果不其然,在影片上映后,投资方收获了极高的票房收益,而变形金刚也再度成为“70后”、“80后”,甚至“90后”“新世纪宝宝”钟爱的玩物。

  本报记者 祖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梅兰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