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终于在北京天桥剧场挂了起来,记者也有幸成为第一批观众正式观看了演出。但记者发现张艺谋这次挂出的“大红灯笼”虽然好看,但却难觅芭蕾的芳踪。
张氏芭蕾是神奇还是噱头
张艺谋执导芭蕾就和当年执导歌剧《图兰朵》一样,是摸着石子过河,但是记者在看完《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就得出了“张氏芭蕾”的结论,按张艺谋的初衷要让观众进了剧院不犯困来说,这无疑是中国芭蕾的巨大成功。
张艺谋在芭蕾舞中首次创新地运用了电影手段,比如剧中三姨太和武生在看戏时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戏中戏《长坂坡》的京剧表演和芭蕾表演重叠在一起,很耐人寻味。而三姨太被老爷强暴一场,更是张艺谋的神来之笔,他巧妙地运用了“皮影戏”,另外三姨太、小生、二太太被打死在采用醮“血”的乱棍打在雪白的墙上的喻意手法,无法不让观者感叹张艺谋的“老谋深算”。
但是记者也在芭蕾舞剧现场破天荒地听到了观众们的“喝彩声”,甚至有人当众喊起“好”来,这不得不说是高雅艺术的尴尬。
散场,走出剧院时,记者听到两位芭校的同学在议论:“张艺谋,真神奇,能把芭蕾演得那么好看。”“我看他更像是摆噱头,这里哪有芭蕾的影子。”
缺少了舞蹈的芭蕾
记者走入剧院时,看到迎面的海报上写着“以浓墨重彩创新中国芭蕾”一句话。但是最讽刺的是,记者看完全剧却没有找到“芭蕾舞”的影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了芭蕾的基因”。确实,在剧中,记者发现足尖上的动作非常少,没有舞起来,肢体语言也微乎其微,整部剧更像是一部哑剧表演。
京城媒体少有的暧昧
记者这次进京发现京城媒体对“大红灯笼”表现出少有的暧昧,《北京晚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人们眼花缭乱的根本原因就是‘老谋’深算的多种艺术表演的‘卡通+团体操’,只不过披上了一件‘芭蕾’的外衣。”像京城媒体这次表现出来的态度,令中央芭蕾舞团都感到奇怪,以至于制片人在首演之后便明确表态:“肯定会改,肯定会大改。” (时代商报 小泥)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