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公益事业不容掺入商业行为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7月11日10:34 三秦都市报
希望工程又一次热起来。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它聚拢的拳拳爱心,而是因为人们怀疑,爱心蒙上了商业的灰尘。“巩俐阿姨”广告的内容是真实的吗?个别观众的率先质询,道出广大电视观众的共同心声。一问激起千层浪。中国青基会要求厂家限期解释,新闻媒体和网上纷纷聚焦。厂家和广告商提供的说法一变再变,最后确定为黑龙江省依兰县迎兰乡一所希望小学。
权威机构在这里调查后作出的最新结论为:广告公司以巩俐的名义送来过若干箱×××口服液(至于是多少箱,调查中说法难“一”),送去的当天,老师就让大家给巩俐写感谢信,并且拍下了“感谢”的场面。所以特别调查组“初步认为,这并不是捐赠,而是一种纯粹的广告策划行为。”按照这个结论,在感人的“巩俐阿姨”的广告画面外,“希望小学”得到的不是奉献,是利用;不是纯洁,是计谋。希望小学既然可以沦为广告道具,那么“希望工程”还值得人们无限信赖吗?纯洁,以及由此带来的信任,一直是“希望工程”的希望所在,它们一旦被打折扣,对“希望工程”的损失难以用金钱估量。这也正是中国青基会日前奋起向香港《壹周刊》讨回公道的动力所在,因为该刊的报道严重危害着“希望工程”的良好声誉,进而影响到这项工程在海内外的命运。
然而,一边是曾经众说纷纭,从“西部”说到“东北”,从“今春”说到“去冬”捐赠“水渐落,石渐出,一边却是广大民众不得不再次面对种种‘我不明白’”。哈尔滨某药厂,即“巩俐阿姨”的广告主,在最近一封律师函中将自己的广告定性为“半公益性”。那么,“公益性”以外的那一半不知又是什么?“巩俐阿姨”,中国青基会表示她没有法律责任,而她也就要真正无声无息。但把爱心当作一种表演,说来就来,完了心安理得拿走巨额报酬,总该脸红一下吧?
策划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寻常事,每个策划总会有些始料未及的效果(包括“巩俐阿姨”的广告),这是正常的。但当这个策划损害了“希望工程”这样的民族事业,却没有认错的自觉气儿,这个企业或个人作为民族一分子的“良心”就值得怀疑了。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