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宏(大学生戏剧节艺术委员--著名剧作家,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戏剧是什么?几十年的编、导、演,未必说得清楚。有冲突、悬念或期待的是戏剧,解构了这些玩意儿也可以是戏剧。文本不可或缺吧?波兰一位戏剧家提出,没有剧本、没有舞美、没有音乐,都可以叫戏剧,只认可两个要素:演员与观众。六极五常,运行不息,戏剧永远发展变化着它的内涵与外延,岂止手法的标新!
也有永存的游戏规则,任陵迁谷变、地转天回无法撼动的原则。比如:
戏剧需要真、善、美。尽管智慧时或抽出丑陋的斜枝,宽容难免让邪恶旁出;然而青春的戏剧即使笔触罪恶,也试图做到如鲁迅之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于"罪恶的深处拷问出洁白来"。《背惊》一剧没有止步于精彩的推理,而是直达人性的深异处。
戏剧需要天赋。天赋未必就在戏剧世家或者戏剧院校,天赋在单个人的创造性的思维里。前年《沃依采克》曾留下美好的印象,今番又惊叹《前往巴比伦》的恢宏、睿智、可以感知的历史内容以及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还有,《倾城之恋》对原著作了可喜的演绎。
戏剧需要学识。学问的铢积寸累是个严酷的过程,识见更是文、史、哲的综合展现,决非小聪明、洋破烂、地摊上的花拳绣腿所能奏效。戏剧手法有高下之分,无正误之别,大学生们在表达自己人生见解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戏剧本体的思考--要学者,不要江湖游医。
青春的戏剧正在启示槛内的戏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