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的奥斯卡情结却从未冷却,而与一流电影的差距也始终是行业内外的话题。11月13日,去年的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历尽波折终在内地公映;10月初,奥斯卡外语片公布报名片单,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71部影片参选,创历史新高;奥斯卡外语片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当此之际,新浪娱乐《好莱坞》策划第四期就说说奥斯卡外语片的那些事儿……
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往往是以主体身份来展示自己的社会与民族,反映了一种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自我审判自我追求。《一次别离》无论从剧情还是视听风格都真实鲜活的展现了伊斯兰世界的风貌。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邯郸学步只能吃力不讨好,打出独有的民族特色才足以占领文化高地……[详细]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闪耀着普世性的人文情怀。《一次别离》中,纳德为父亲洗澡的那段戏,被导演称为是整个电影的核心意象,亲情的流露感动了不少观众。诸多获得世界观众认可的名片如《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卧虎藏龙》……概莫能外。[详细]
诚然,可以感动人的电影很多,但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仍需要形而上的寓言式处理,才得以把电影的主题格调拔高。《一次别离》,用一个家庭来彰显整个伊朗社会,也达到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导演用电影讲得就是对伊朗现状的焦虑,对伊朗明天的忧患,在当代中东动荡的背景下有强烈的现实性……[详细]
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12次、法国11.5次(其中一部与阿尔及利亚合拍)、西班牙4次、日本4次和德国4次。意法两国分别是两次著名的世界电影审美革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新浪潮”的发祥地。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得主来看,起码在这个奖项上,好莱坞对艺术电影给予了很大的尊重……[详细]
在最佳外语片的成绩单上,亚洲电影一向是鲜有作为的弱势群体,倾全洲之力也不过区区六次中的。该奖项早期还并非进入竞选单元,黑泽明、衣笠贞之助、稻垣浩获奖,大师云集的日本电影一度和意大利、法国分庭抗礼,只可惜好景不长,自1956年最佳外语片确认评选机制后,费里尼、伯格曼、维托里奥·德·西卡等欧洲大师火力全开,巴西、阿根廷偶露峥嵘,直到新世纪初亚洲电影才由李安的巨作《卧虎藏龙》扳回一城。但最近四年《入殓师》《一次别离》两度夺奖,似让人看到一丝光明前景。[详细]
华语电影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是最佳外语片最有力的竞争者,李安、张艺谋都曾先后有多部影片入围提名名单,也制造过《霸王别姬》和《喜宴》携手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同时入围五强名单的亚洲浪潮。但《卧虎藏龙》之后华语片创作力集体低迷,加之选送作品不够严谨,《夜宴》《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筑梦2008》《金陵十三钗》等相继折戟沉沙后,华语电影已连续十年不曾获得提名……[详细]
奥斯卡金像奖组委会10月初公布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片单,71个国家和地区送选。71个国家和地区申报也创下奥斯卡金像奖有史以来参选作品数量之最。
欧洲参选片竞争激烈,参赛作品有奥地利选送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获奖片《爱》、丹麦选送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编剧电影《皇室风流史》,以色列选送作品是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女主角的电影《填补空白》,法国选送的是年度票房大卖温情喜剧《无法触碰》。无一不是强片、佳作。
此外,亚洲地区最有分量的电影莫过于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圣殇》了,此前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勇擒金狮;导演大卫-吉特加的《寻梦内罗毕》是非洲国家肯尼亚历史上头一回向美国选送的参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