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跟过很多新导演合作,我觉得肖洋真的是……”说出这句话的并不是什么“老表演艺术家”,而是一个叫董子健的年轻演员。
93年出生的他,履历表上已经有了:“上影节传媒大奖影帝”、“金马奖最佳新人提名”、“合作贾樟柯”、“戛纳影帝入围”这几个耀眼的关键词,被认为前途无量。
在他身上却找不到一丝年少得志的张狂,反而有种看透世事的老练。他谦虚有礼,三观正、取向直、有理想。淡定地说:“演员只是敲门砖”,导演才是他的终点。
这种自是有别于同龄人的老派,大概也缘自他不太一样的童年。妈妈王京花是“金牌经纪人”,董子健从小就和妈妈一起出门谈生意,也习惯了在明星圈里长大的日子:身边有“道明叔”提点做人做戏,有“夏雨哥”教滑雪,还经常被两位“冰冰姐”轮流捏脸。
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星二代”,董子健的成功却不是 “拼娘”换来的,全凭自己。很多年轻演员不愿意吃的苦,他都全盘接受。拍戏时对自己要求极高, 为了角色主动变“语言通”,澳音、台湾腔、云南话都难不倒他。拍完《青春派》毅然放弃走鲜肉演员的路,跑去云南接了刘杰的文艺片,造型土到不忍直视,平时还得和跳蚤展开殊死搏斗。
这次在《少年班》,董子健演了一个班里天分最差的学生吴未,存在的意义不过是成为刺激金枪鱼顺利游到彼岸的鲶鱼。董子健说,吴未反而是他们中的天才,因为他成功了。“成功的定义不是说我赚了多少钱,泡了多少妞儿,成功就像电影里说的‘简单地奋斗,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活的很简单,认清了自己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是我所理解的成功”。眼前这个淡定地分享着自己的“成功学”的年轻人,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只有22岁。好像已经看尽了圈子里无谓的纷争和矫饰,也一早就认清了自己要走的路,正准备迎接最好的自己。
《少年班》里有很多抢戏的天才主角,董子健却偏偏选了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色来演。智商和成绩拖后腿,暗恋的女孩不敢追,吴未这个角色当真是人如其名般的“无味”。
对董子健而言,演好默默无闻反而也是一种挑战,看似无味却有味的境界,其实最难拿捏。“看剧本的时候都说你应该演王大法啊,多出彩,但是我就是要演吴未,因为他前面都默默无闻。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如果我能把普通人演好,把默默无闻演好,那就对了。我本身也不是一个爱抢的人,所以我觉得吴未挺适合我的。”
“爆款棉质格衬衫+80年代金边方框眼镜+土黄色书包”,这样杀伤力和存在感都是负数的造型,也能突出重围?为了看上去不普通,董子健刻意让吴未走起路来不那么协调,结果却是——被人说“有点猥琐”!?对此董子健也不介意,还引据影帝的影评说:“梁朝伟不是也写了吗,不管你在银幕上停留多久,都要让观众记住你。所以不管猥琐还是什么,有人能记住吴未还是挺开心的。”
董子健透露,这种怪(wei)异(suo)的走路姿势学的是导演肖洋,就是吴未的原型。年龄相差足足14岁,董子健却是一点也没把肖洋当前辈,还一脸无辜地说:“肖洋也是90后啊!”。片场逮到肖洋睡觉就果断偷拍,手机里存了大把导演的“黑图”。
整个采访,董子健连说了N次“肖洋特别可爱”,说自己在片场没事就和喜欢和他聊电影,还会把一些自己写的东西拿给导演看。不过毒舌起来依旧不留情面:“其实你看导演那样……要真是演他也挺无聊的,就演个胖子嘛,呵呵呵”。
《少年班》中的吴未,一直生活在强势母亲的阴影和保护伞之下。第一次分别时,母亲对他说:“我就送你到这了”。这场戏让董子健演得满含热泪。“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进入了这个人物,母亲对他很严厉,但是还是爱他的”。
生活中,董子健也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曾经捧红双冰的“京城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同样是女强人,董子健却说自己的妈妈“完全不同”,“特别开放、随和”。自己的电影梦,妈妈也一直很支持。
当初董子健进入这个圈子,纯属意外。刘杰导演在一间餐厅里偶然发现了他,邀他去演《青春派》。董子健最初还以为遇到了骗子,后来上网一搜,原来真是个导演!还在上高中的董子健,和妈妈说起去拍电影的事,得到的答复是“随便你”。
因为母亲工作的原因,董子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妈妈一起外出谈生意。一边衔着棒棒糖,一边也能默默记住合同里的小细节。从小到大,在他身边一直都有很多明星出现。滑雪就是夏雨教的,小时候董子健胖嘟嘟的,经常被双冰捏脸。
初涉演艺圈的他,难免会被标签“星二代”、“王京花儿子”。董子健也觉得无所谓,“爱标我什么标我什么,反正我就是我,标我什么都可以,我虚心接受。”
董子健的父亲董志华也是著名演员,是张彻的第五代弟子之一,还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饰演过油炸鬼。他说小时候爸爸也教过他功夫,可惜自己没学会。不过董子健说自己还没放弃“继承父业”的想法,“我觉得大家可以找我演武打片啊、动作片啊,我现在有准备去学,多给自己一口饭吃嘛”。
俩父子没事也会交流电影,自己演得不好的地方,父亲也会很直接地指出来。“最早听了很烦,演的挺好的啊,后来觉得确实有道理”。谈到与父母的相处之道,董子健说他们都是哥们儿,“我和我爸我妈都是朋友的关系,叫我爸‘哥’,叫我妈‘姐’”。
遭遇贾樟柯和《山河故人》,感受戛纳电影节,这段经历对董子健来说弥足珍贵。
去年的上海电影节,贾樟柯找到了董子健聊《山河故人》。当时他心想:肯定没戏,因为只聊了十几分钟。后来直到《少年班》拍到尾声时,贾樟柯才和他说:“你来演吧!”
董子健也不知道为何贾樟柯最终选了自己,“我也挺好奇的,满世界选了那么多人,最后选了一个北京的。”他后来一直没问过贾导,因为“不好意思”,还叮嘱道:“哪天你帮我问问啊”。
比起肖洋,这次和贾樟柯合作的感觉完全不同。拍《少年班》时,他可以大胆地和导演说出自己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见贾樟柯就“怂了”。“见他之前觉得就是男神,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敬畏感”。接触之后,董子健发现贾导也是个“大男孩”。还在文章里写过贾樟柯“蠢萌”的一面:“某次看电影回放,导演太过入戏,以为自己正在导戏,看着看着突然大叫一声CUT,惹得全场大笑……”
《山河故人》在戛纳首映后,董子健的演技备受好评,而他和张艾嘉的那段床戏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说起这段激情戏,董子健说不觉得尴尬,当时很快就拍完了,还非常老派地说:“张姐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嘛”。他说自己完全不介意母子恋,“差40岁也没关系,爱上就没关系”。
相比两年前的金马奖,这次董子健在戛纳走红毯时一点也不紧张,还被工作人员提点:走慢点!“我走的特别快,旁边的外国公关和我说:‘哎你别走那么快,不用走那么快’。我说:‘哦哦哦’,然后突然就想到别人说的‘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三步’……我亲眼目睹有人站着不动,然后我就……(翻白眼状)当时就觉得好勇敢哦,要我就做不出这种。” 这个22岁的年轻人,看不惯圈子里很多被人习以为常的奇葩怪事儿。
《青春派》虽是出道作,却已经让为董子健带来了一个“影帝”的头衔。演完《青春派》,他却沉寂了足足一年多。“其实当时有戏找我,但是我一直自己在纠结,所以就选择去美国,后来还是决定回来拍戏”。直到决定接拍刘杰导演的《德兰》时,董子健才认真看待起做演员这件事。
他在《德兰》里演一个8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信贷员,为了这部戏提前一个多月就跑去云南体验生活,天天锄地。 “我每天睡在睡袋里,全身被跳蚤咬了大概200多个包,一掀衣服就是红的一片,袜子永远是湿的,因为腿上的包一直在流脓,袜子扒开就有跳蚤跳出来……”董子健轻描淡写地说起这段光是听到都让人浑身难受的经历,不过自认在戏里演技有“很大突破”,挨点苦也值得。“不是《青春派》,反而是那部戏让我懂了表演是什么,有了开窍的感觉”。
曝光的剧照中,董子健土到爆的农村造型不仅没有一点违和感,反而原汁原味,浑然天成。他还打趣说:“我觉得我那个造型还挺好看的,反正都比《少年班》好看。”连刘杰导演都没想到,董子健竟然这么能吃苦,真的为了这个农村信贷员的角色,做到减重三分之一。
为了拍《德兰》,董子健特地学了云南话。这个科班还没毕业的年轻演员,轻易不放过每一个专业上的细节。拍台湾青春片《六弄咖啡馆》,董子健也学了台湾腔,还吐槽台湾腔太软:“说成那样都不像生气了,(马上换台)干嘛啊~怎么又这样啊~”他不仅全英文对白出演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为了贴近角色还模仿了澳大利亚口音。
他对自己要求高,这一点很多鲜肉演员都做不到。学出来的澳音不理想,董子健还打电话和刘杰说过自己的纠结。后来贾樟柯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导演说你没必要学口音,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我觉得也是,本来2025年世界可能都统一了,还澳洲啥啊。最早还挺纠结的,后来发现这件事对我演戏有影响,发现了这点之后第二天就完全忘记了口音的事。”
直到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董子健才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山河故人》里的表演。他说看的时候自己一直在想的是:“这里我这么演也许会更好!”。“我是这样一个人,永远看到自己的不足,总觉得不够好”。第一次看《青春派》的时候,董子健也觉得自己演得“烂爆了”,根本没关注电影本身,就一直盯着看自己的表演。
他拍戏还有个癖好——从来不看回放。舒服了一条过,曾被肖洋送名“董一条”。“很多人是看回放是看自己这个角度帅不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拍完这场你有没有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另外也是害怕自己会要求重来。“有时候自己未必是对的,信那个导演就把自己交给那个导演”,说这话的董子健,神情就像是一个已经在圈子里混了几十年的老道演员。
董子健却说自己是“一直坐在监视器后面的人”,专门看别人演戏。“我一直想自己导一部片子,所以就会一直观察别人演戏,这个过程对我提高也很大,可以跳出来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拍戏时,他还会找场务组、灯光组、摄影组的人聊天,观察它们怎么工作,还说这些都是陈道明教他的。
去中戏读书,董子健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22岁的他淡定地说道:“演员只是敲门砖”。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还想是想去纽约大学读导演。
想去纽约大学,也和他喜欢李安有很大关系。前年参加金马奖时,董子健中场休息时看到李安起身去上厕所,还特地追了出去,然后在厕所制造出和李安偶遇的假象,还不好意思和李安说话,就打了个招呼。这个从小就把明星当普通人的男孩,只有在大导演面前才会露出难得一见的小粉丝心态。
私下里,董子健更像是一个话不多的文艺青年,没事儿看看书和电影,写点东西。说自己电影看得杂,喜欢的导演有昆汀,也有候麦。最近在看蔡崇达的《皮囊》,还在饭局上被陈道明老师提醒:要多看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名著。董子健说自己没事儿也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点东西,然后发到微博,里面有诗一样的只言片语,也有流行的逗比段子。
他说自己朋友不太多,演艺圈好友,郭京飞算一个。谈到爱情,董子健自称“不爱美女”,标准就三点:“性格好”、“长得过得去(得稍微好看点啊)”、“有共同的节奏”。有点意外的是,他说自己其实并不抢手。“好像没有很多女生喜欢我,因为我比较闷,我不是那种能逗大家开心,自来熟的那种”。以前在学校里,董子健说自己就是那种谁都不会注意到的普通男孩,谈过两次恋爱。对于爱情,董子健还是渴望的,“谁不想谈恋爱啊,不想就出问题了”。这个可以在电影中自由表达的年轻人却说自己不太擅长表达感情,在爱情上也比较被动,一定要对方先表白才行。
22岁,董子健已经是上影节传媒大奖的“最佳男主角”,拿过金马提名,拼过戛纳影帝。成名这件事,他说他根本不Care。“我是走的比较快 ,但是没把成名这件事太当回事儿,没有想过我要炒我的新闻啊,演商业片,增加我的曝光率,对我来说我没有成名,而是在完成我的理想”。
粉丝太热情的时候,董子健还会不太适应,说有一次听到台下有人大喊“我特别喜欢董子健!”,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是托儿吧?!”比起被看做明星,他更希望演技获得认可,自豪地说觉得喜欢他的人“质量都特别高”。“喜欢我的人都不是那种尖叫啊,都是‘哎,小董我觉得你演戏特别好’,我就特别感动。”
这个被媒体称为“素人影帝”的年轻人,注定要成为演艺圈“鲜肉”中的一个异类。采访的时候,董子健依旧穿着那件标志性的写着“小董”的T恤,牛仔裤,没化妆。站在人群中,他也不会被马上认出来,更别说所谓的明星“aura”。
在戛纳走红毯前,他才发现自己还不会系领带,走完红毯还被工作人员叮嘱:下次应该系领结。对于这些外表上的包装,董子健一直都不太上心,他说自己其实主要是“不懂”。“我是不懂为什么要包装自己,谁让我懂了可能就会了”。
虽然给人的印象都是“脾气好”、“有礼貌”,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也敢大胆直言,曾经不止一次暗讽过《小时代》,也不喜欢所谓的“明星”。“我不喜欢明星这个词,也不喜欢明星。我喜欢的是演员或者是歌手。我觉得那些我是明星谁谁谁的特别二,接受不了。”贵圈的心浮气躁和矫揉造作,也许永远都不会是董子健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