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的气质很大程度都是继承自原著小说,这一点,主创们一直标榜的“尊重原著”倒是十分承担得起。路遥的小说写于上世纪80年代,其编排情节的手法也许能投合当年阅读资源匮乏时期的读者的审美趣味,却很难再打动如今已阅尽千剧的荧屏前观众的心。不温不火的剧情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在都缺乏张力,观众初期提不起兴趣,也不纯粹是浮躁使然。
主创们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剧本阶段便已在可能范围内延展了不少矛盾,最为明显的就是少安与润叶的感情“麻缠”,将一段本是隐而不宣的内心纠葛彻底外化成了明面的冲突。单纯从电视剧剧情的角度讲,这样的多角恋设置确实有助于吸引观众,只可惜《平凡的世界》中的恋情浓度不具备足够的感染力量,反倒破坏了原著迷心中那段逝去恋情的神圣。
另外,部分新添加的情节虽然给剧情增了几分波澜,却于逻辑有些不合。譬如争议较大的那段田福军电话“指示”少安放弃润叶,看起来着实像是封建帝王的送女和亲,但与前后情节所塑造的田福军形象有很大的违和。其他诸如田福军为孙玉亭进太原钢厂走后门,少安与玉亭都去贺耀宗家提亲差点成连桥等等,虽不影响整体观看,却会让人质疑剧方创作时的严谨用心。
原著小说曾火热一时并直到今天仍有其魅力的最大原因,就是其对于年轻人拼搏奋斗的励志书写。曾有学者说,只要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平凡的世界》就不会过时,无数的农村小镇青年都会在书中读到自己的不甘与渴望,并以此为精神同行者去追求未来的价值。但电视剧在改编时调整了叙事重心,励志元素仍在,却让步于时代变迁的描述,落实于剧情上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少安超越于少平成为第一主人公。作为农民的少安显然更能担负起时代的叙述重任,主创们还不厌其烦地额外为他增添了不少光辉业绩:少安去邻村谈判分水,少安在洪水前线孤身作战,少安提议要炸山修坝,少安还能和高老、石钟等各位高层领导直接对话……这些原著所没有的或是属于其他角色的情节全都集中在少安一人身上,在把少安塑造成农民代表形象的同时,也把整部剧拉向了伟光正的主旋律叙述。
还有一点,受制于路遥本人的处世理想,原著小说对于所有人物的塑造基本都是秉着善意和美好的初衷。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理解之同情的人文关怀十分令人敬佩,但其一厢情愿地给官场所罩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被原封不动地还原至电视剧中后,却显得有些失真甚至是歌功颂德。这不能完全归结于作家认识的局限,只能说当年对于理想的憧憬,在今人看来是有些过于单纯和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