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作者:伊夫
3月初,来自四川什邡的画家赵彬,在即将闭馆装修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平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
这以前,无论在什邡还是成都,积累了大量作品的赵彬,都不曾公开举办过展览。不
鸣则矣、一鸣惊人,一步到位来到画家最为集中的首都,他说这样会使他聆听到更多的行家高手的教诲,会得到许多有益的指点。
57岁的赵彬,有了今天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贫寒家庭、过早失去父亲,没有机会、条件学画,更不可能拜在哪位名师门下。全凭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于艺术的强烈热爱,才得以实现孜孜以求的理想,最终用笔墨,描绘出自己五彩的人生。
没有遗传基因,没有家庭熏陶,自幼就对绘画痴迷。像所有望子成龙的母亲一样,赵彬的母亲更是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够画画,没有钱买纸墨,就搜集包装纸的下脚料,装订成册,最初的写生习作,就是在这些废纸上完成的。
同任何成功者一样,赵彬的成功之路也布满艰辛。命运没有安排他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他每天要面对的不是创造而是重复的行政工作。这些枯燥、琐碎事情占据着他宝贵的光阴,消耗着他的青春,无情地夺走了渴望埋头创作的可贵时间。
鉴于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赵彬对于“辞职、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念头,根本从未有过!他习惯于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无论任乡党委书记还是在德阳任文化局长,作为一个基层领导,他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一心把精力扑在工作上。
时间对于他是最为珍贵的。可是属于他资产支配的时间又少得可怜。每天应接不暇的应酬后,回到家里已是人困马乏。但是,他不能懈怠。他每天要坚持动笔。同北方不同,冬天的川北,没有取暖设施,白天,室内甚至比室外更冷。每晚在阴冷的卧室,他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之中。
生花之笔把他带入浪漫的遐想世界,在这里,他用水墨抒发对山川的激荡情怀,同笔触表达对生活的热烈向往。夜阑人静,他的宣纸才开始慢慢显现出希望的轮廓和未来的色彩。
冬季,妻子知道,每天不到凌晨3点,他是绝不会搁笔的。夏日,每天半夜三更,他肯定起床,直到早晨8点的太阳爬到窗棂。巴山蜀水的夏天,暑气熏蒸,酷热难耐。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作画只好选择后半夜略微凉爽的时候。前半夜大多数人都到街上乘凉或茶馆闲聊,但赵彬只好在蒸笼般的房间强迫自己先睡觉。
其实,赵彬不止是用画笔抒写人生,他还是个多产作家和编剧。早在90年代初,他的剧本就已经被搬上银幕,如《OK!大肚罗汉》,以后,他由编写的电视剧如《沉默!夫人》、《端阳雨》等等也先后播出。此外,他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散见在国内不同的报刊上,其中小说《佛光》、散文《乡谈三题》、报告文学《支农战歌》分别在所刊登的大型文学刊物获奖。
生活热爱,才有创作激情,一直笔耕不辍的赵彬,至今仍保持着不衰的创作活力。从什邡市委副书记的职位退下来,本来可以轻松一些,但市政协主席的位置依然很忙碌。今天,在美术馆展出的100余幅山水国画作品,均出自他忙里偷闲的业余时间,他不认为这么早起晚睡如何辛苦。
四川有着众多的名山大川,这些山山水水都是赵彬笔下最好的素材。在赵彬的作品里,山势逶迤、重岩迭翠的峨嵋山、山水相映、林海浸染的九寨沟,更是百画不厌。如今,他的作品在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台地区都有私人收藏,其作品也被数十家海内外报刊选登并有专评。
纯属业余的什邡书画院一致推举他为院长,好在这个职务与他的爱好向吻合,使他多少能够“公私兼顾”,真正干属于自己喜爱干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