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 随着音乐剧《猫》即将登陆北京,音乐剧话题又一次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热点。昨天下午,国内音乐剧有关专家学者和音乐剧引进制作人员聚在一起,就音乐剧话题进行探讨。
音乐剧在中国发展探索已经十年有余,但是中国的音乐剧市场究竟如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直到昨天的研讨会上,专家的意见也是各不相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
长于平认为,音乐剧不应该有一个定义加以限制,中国的歌舞性很强的地方戏曲已经具备音乐剧的品质。音乐剧成功重要的不是运作,而是观众的认同。早在8年前就开始运作音乐剧演出的周志强认为:“把音乐剧演出看作是盛大的节日就够了,不必要先有音乐剧的概念,这样在今后的运作上就少一些限制。观众对休闲艺术的认同是音乐剧成功前提,关键是让观众感动。”而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文硕则认为:音乐剧还是应该有概念,应该是五种元素的综合体。
中国音乐剧市场应该怎样开发,上海大剧院经理钱世锦以去年引进《猫》和今年引进《音乐之声》的经验说:“孩子是音乐剧的未来观众,在《音乐之声》和《猫》的市场推广时,我们把市场的一部分瞄准了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引导他们的孩子来看音乐剧。”而周志强认为:“音乐剧的国内市场面临难题,一是融资,因为音乐剧的制作成本很高,而中国市场还没有确立商业戏剧的概念。二是观众以集团消费为主。三是市场缺少文化经理人阶层。”不管专家们观点如何,研讨会都让人们感到音乐剧市场的繁荣依然任重道远。(作者: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