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音乐剧《猫》专题 >正文
四大疑团提问《猫》 能给中国音乐剧带来什么?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05:50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音乐剧《猫》作为第四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和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开幕式演出,受到了观众的格外关注。在“相约北京”和戏剧演出季这套丰盛的文化大餐中,这只“猫”是一道什么样的菜?这只“洋猫”的到来会给北京舞台带来什么样的“景色”?

  一问:为什么停止了在美国百老汇的演出?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愚人节,你想整谁? LG寻宝 好运连连!

  虽然韦伯的《猫》在欧美已经家喻户晓,但北京很多观众还不知道这只即将到来的“猫”的来历。其实,这只“猫”不是美国纽约百老汇的《猫》,而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英国伦敦西区《猫》。《猫》剧的策划是从1977年开始的,当时的韦伯只是想根据诗人艾略特的诗作《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创作一部实验性的习作,后来他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副导演特文·努恩合作,才有了如今音乐剧结构的《猫》,而艾略特的诗作《风夜狂想曲》经过韦伯和努恩的改造,也成了一首经典名作《记忆》。韦伯与努恩联手后,这个创作集体又加入了设计师约翰·那佩尔和制作人麦金托什,麦金托什花费重金与连续多年亏损的新伦敦剧院签下合同,把剧院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猫窝”。这只“猫”1981年5月11日走上了伦敦西区音乐剧的舞台。《猫》在伦敦一炮打响后,就开始琢磨向美国音乐剧大本营百老汇迈进。1982年10月7日《猫》入主纽约百老汇的冬季花园剧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演出了18年,共7485场,有5000万人次的观众观看过这只来自伦敦的“猫”。

  但是《猫》毕竟属于身在伦敦的韦伯,所以他决定收回远离故乡18年的《猫》,并让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演,因为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看过《猫》,其中包括中国几亿观众。韦伯和他的制作人认为,《猫》没有中国观众就像缺少些什么。

  二问:演员来自南非和澳大利亚,这只“猫”是盗版吗?

  《猫》此次北京演出的演员阵容中,“魅力猫”格利莎贝拉的扮演者是一个南非歌唱演员,而剧团演员大都来自澳大利亚和南非,甚至还在北京招收“本地猫”,这让观众大为担心:“这是原汁原味的百老汇的《猫》吗?”听到这样的担忧,制作人麦金托什不禁微笑道:“难道观众被盗版现象吓怕了?国际舞台上的音乐剧早已进入产业化操作,只有韦伯才有权对这只‘猫’辨真假,而制作这只‘猫’的公司就是韦伯自己的公司,怎么会是盗版呢?”

  演出主办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音乐剧的产业化操作指的是在作品创作出来后,由制作人进行推广和操作,但所有的演出都必须由者批准。《猫》在百老汇的演出,不可能7000多场都是同一拨人演,‘魅力猫’伦敦首演者是忆莲·佩姬。后来,莎拉·布莱曼也曾从首演时的小猫一跃成为过‘魅力猫’。‘魅力猫’在纽约的首演者是贝蒂·巴克雷,著名歌星芭芭拉·史翠珊等也演出过。在百老汇不断演出《猫》的同时,伦敦西区也在演,你说哪一个是真《猫》?韦伯将《猫》收回伦敦后就想让《猫》走遍全世界。于是出现了三个巡演团体,而每一个巡演团演出的艺术质量都必须得到韦伯的认可,因为韦伯知道,哪个团如果演砸了就使韦伯的声誉受损,所以即将来到北京的巡演团也是得到韦伯质量验证的亚太地区巡演团。”123

  据《猫》北京巡演的导演丘·安妮·罗宾斯女士介绍:“来自南非的‘魅力猫’塞琳德·诺丹加拉1993年就登上音乐剧舞台,至今已经有10年的音乐剧演出经历,她不仅在非洲演《猫》,还在伦敦演出《狮子王》,也是一只非常专业的魅力猫。”而在上海看过她演出的北京记者一致反映:“这个魅力猫很有戏剧性,唱起《记忆》不同凡响。”

  三问:人民大会堂如此之大,怎样看“猫”?

  “音乐剧在2000名观众以内的剧场演出效果最佳,人民大会堂偌大的剧场让后排观众如何看《猫》?”在人民大会堂能不能看好“猫”已经成了一些观众的“心病”。一位音乐剧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音乐剧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演出越来越娱乐化,观众观看音乐剧的心态也越来越轻松,感受音乐剧营造的氛围最为重要。所以,有人说看《猫》要带着过节的心情去看。《猫》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就看制作是否能让观众感受到《猫》的氛围,大屏幕会让每一位观众在宏观上感受《猫》的氛围的同时,看清舞台上演员的表情。”

  该剧技术总协调人特莉莎女士告诉记者:“演员走到台下营造气氛,这是《猫》演出的特点之一,在一般的音乐剧剧场里,这个任务是由剧团演员完成的。在人民大会堂这么大的剧场演出,就需要临时演员,所以在北京招聘的演员只是扮演在观众席中蹿来蹿去的猫,他们不上舞台。这在黎巴嫩山上进行的露天演出中已经有过先例,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我们是在弧形的体育馆演出的,也招聘了当地演员。”

  四问:一只“洋猫”将给中国音乐剧带来什么?

  中国人想发展音乐剧想了十多年,但是在音乐剧的创作和制作上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还没有真正摸到门路。在这个时候引进一只“洋猫”将会给北京舞台带来什么?

  综观《猫》的成长过程,人们会发现产业化运作和专业化制作贯穿《猫》的历史,使得它成了音乐剧运作的典范。有专家认为:“虽然《猫》已经不在百老汇继续演下去了,但它能够演18年,保持音乐剧演出寿命之最,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尤其是在善于喜新厌旧的百老汇。韦伯一开始就把麦金托什拉进创作圈子,实际上就解决了产品推广的难题。每个演出团体都必须专业化操作,甚至一招一式更改的余地都不大,这才是专业化的高水准。而在我国的音乐剧制作中,至少现在还没有出现麦金托什,更缺少其他专业化的人才。所以,《猫》带来的是音乐剧产业化的示范,从这个角度讲,这只‘洋猫’登上北京舞台是有意义的。”(作者:伦兵)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