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希望能做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品牌剧目。当然,我们知道短短的几个月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希望大家看完这个戏的首轮演出后,能够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
——监制 杨绍林
一个蓝色的上海女性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成了浅灰色,最终消失了……那身影一直缠绕着我,相信您的心也一定不会平静!
——艺术总监 吕 凉
也许您想看看舞台上的王琦瑶同您期望的是否吻合;也许您想借助剧场空间一隅,重温一下海上遣痕旧梦;也许您还想进入王琦瑶的情感世界里流淌一遍生命的起承转合。如果您的这些“想”能够实现,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制作人 李胜英
长恨歌,恨什么?恨者,憾也。王琦瑶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遗憾。也许女人在任何境遇下都觉得自己委屈了,生为女人就委屈了,一生注定了是个遗憾。这不禁叫我们男人也遗憾起来,于是便有了怜香惜玉或嫌弃躲避之心。女人的遗憾其实也就是男人的遗憾。女人和男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个时代,一起怀念、玩味他们曾经有过那份日子,虽然遗憾,心里还是暖暖的。
改编《长恨歌》,对所有参与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感谢所有鼓励我和批评我的人,虽然遗憾,心也是暖的,为了今晚。
——编剧 赵耀民
由于这部小说的文学品位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由于这个优秀的剧本,由于多年的心愿,由于话剧中心的重视,由于这个创作整体,由于观众的期待……这一切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与热情。
——导演 苏乐慈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得到这么好的角色;我是幸福的,因为剧院的器重和导演及创作集体的引领;我是艰难的,因为王琦瑶的生命如此复杂而鲜活;但是,我是努力的。
——演员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