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又一次聚集编剧孔远和著名作曲家金湘和著名导演李稻川等人共同打造三幕多媒体原创民族歌剧《八女投江》。该剧讲述了东北抗日战场上,以抗日联军第五军一师的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抗联战士,为掩护一师主力部队突围,壮列牺牲的故事。
据悉,该剧的制作工作,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为了了解该剧的创作过程,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该剧的编剧孔远,作为曾创作和参与创作了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小说《红色家族》、电视剧《难忘的岁月》、京剧《中国公主图兰多》等多种形式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孔远,多年来一直在高等学校和中央国家有关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及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培养和影响了一批青年学生和优秀青年演员。为我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记者:您怎样想到要创作歌剧《八女投江》?
孔远: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二十世纪是令人难念的,二十世纪是中国人民从屈辱、抗争走向胜利的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许多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记得一九四八年我在哈尔滨参观东北烈士记念馆时,那里就陈列着八女投江的事迹和遗物。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但是,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六十多年后,会写这部《八女投江》的歌剧。
记者:您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想法,将这个故事再现于舞台,这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您心里的一种情感吗?您心中的具体感受是怎样的?
孔远: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存在于我心中的一种情感。在《悲怆的黎明》的音乐序曲中,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几十年的岁月,转瞬间消失了。岁月记载了我太多的难以承受了往事,它们一直在我内心深处静静地躺着,从来未曾遗忘,因为,那里深藏的是我的生命、我的情感。想起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孔感到心痛,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总想把过去的记忆放在我触摸不到的地方,可是,我又总想去触摸它,因为那一切都是我无法忘怀的。”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像八女投江这样的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可是,现在的人还记得他们曾在这块土地存在过吗?还记得他们为了今天曾奋斗和牺牲过吗?我们创作《八女投江》歌剧,主要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不忘记历史,知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并不想挑起仇恨,而是让世界永远和平,永远远离战争。
记者:八女投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您想怎样用歌剧的形式,展现您心中的情感?
孔远:八女投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八个女孩子为了中华民族,投入了滔滔的乌斯浑河。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大家都知道,打仗本来是男人的事,女人去打仗,让她们去承受本来不应该由她们承受的苦难和牺牲。是令人极其痛心的。这种悲壮和崇高的精神,更容易用歌剧的形式来体现。剧中将用战争与和平、美好与残酷的对比来展现故事。
有时,我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能不能在这些故事的再现中受到教育和震撼呢?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毁掉了的一代。”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充满信心的。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给年轻人的崇高和忘我精神太少了。但尽管是这样,当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因为,他们必竟是中华民族的后代,在他们的身上是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记者:八女投江的事迹,已经有电影、戏曲、舞剧等多种形式表现过,这次创作歌剧,在艺术上与其它形式会有些什么不同?
孔远:我认为,任何艺术门类,包括歌剧都应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过去的许多作品,包括有关八女投江的艺术作品,都曾熏陶和鼓舞了几代人的成长和奋斗,包括我们在内。这次歌剧《八女投江》的创作,主要是考虑要为新时期歌剧的发展做些新的探索和努力。我们主要有这么几点:首先,在编剧上努力去处理好艺术跟政治的关系和艺术跟生活的关系。我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政治,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的艺术作品都要简单地从属于政治。同时,艺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那些政治口号式的作品和大白话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上也做了许多新的探索,比如,在民族歌剧运用中,有了女中音和男中音,有了合唱、重唱,而且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巧妙的融为一体,让通俗唱法也走上了歌剧舞台。另外,在导演和舞美创作上也有不少新的想法,如多媒体的运用等等。
记者:歌剧属高雅艺术,在怎样对待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上您有什么看法?
孔远:我认为,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相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年轻人和广大的劳动者喜欢欣赏通俗艺术是可以理解的。通俗艺术在快捷地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应该充分肯定的。通俗艺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年轻人和劳动者永远停留在欣赏通俗艺术的水准上。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接触些高雅艺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高雅艺术是代表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的。
同时,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多数文化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文化产品跟市场的关系应该是:大多数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应该进入市场受市场法则的影响,调解艺术的生产。但是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有其特殊性,它不能完全由市场选择,决定其兴衰存亡。从这里,不难理解仅仅以什么票房价值和收视率,来衡量艺术作品的优劣是极不准确的。
最后,我觉得,对高雅艺术来说,应该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让更多的人,乃至千家万户都能走入歌剧剧场。雅俗共赏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常常在想,当《蓝色的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剧场响起的时候,掌声也随之而起,难道这不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