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委正式下达了“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在半年时间内,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市曲剧团、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中国杂技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北京朗诵艺术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中国评剧院共12个演出单位分别深入到全市17个区县的大、中、小学校,以讲演结合、现场互动、咨询问答等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完成了普及讲座示范演出千场左右。
此次大规模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不是简单地把剧目、表演从剧场原封不动地搬到校园,而是针对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了精心安排。
北京京剧院为低学龄的学生准备了《三岔口》、《闹龙宫》、《哪吒闹海》等以武戏为主的剧目,而为高学龄的学生演出《马前泼水》等整部剧目。这样的安排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玉珍院长曾经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的专题讲座,据了解在听了王院长的讲座之后,已有120多名学生申请要求选修京剧艺术课程。
北京歌剧舞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民乐团的国家一级指挥刘福全,每场都以他惯有的自然、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向同学们耐心地介绍了我国民族乐队的编制、乐队形成的历史、乐器、民族乐曲和民族音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次,民乐团的演奏家们为了给南磨房中心小学的一名学二胡的小学生伴奏,他们非常严肃认真地提前一天取来谱子,加班排练。演出当天他们成功地为这名业余小乐手进行了伴奏,全校师生为此非常感动。
在上半年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各个院团都是在保证自己正常的演出安排和质量的情况下深入校园的,因此各个院团的艺术家和演员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经常到延庆、平谷、房山等远郊区县的校园演出,早上五六点就出发,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在露天操场演出时,他们把树阴留给孩子,演员们在炎炎烈日下表演。他们不仅把演出直接送到弱智、聋哑学校,还把弱智、聋哑儿童请到了保利剧院,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享受到了免费在高档的艺术剧院观看大型木偶剧《绿野仙踪》的优厚待遇。中国杂技团在演出中为了赶场,演员们有时连盒饭都吃不上,在演出场与场的间隔期间,演员们只好挤在一起,窝在车上临时凑合休息。有的学校坐落在很窄小的胡同里,汽车进不去,演员们就拎着道具,扛着地毯,抱着演出服,步行几百米赶往学校保证按时演出。民族艺术进校园的最大受益者是远郊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郊区学校很难组织学生进城看杂技演出,进校园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他们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到想看的文艺节目。边远山区的一位小学校长,看完北京儿艺的演出后感慨地说:“不只是学生们没看过戏,就连我三十多年来都从没看过真人演戏。”有的远郊区县的教委和学校的领导表示:“采取送戏进校园的方式,虽然增加了院团的演出成本,但却减少和解决了学生因外出而可能出现的安全、场地和学时安排等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为人民。”
从本月开始,下半年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又将如火如荼地展来,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提出意向邀请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罗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