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仅有16岁,他们的表演令老一辈京剧艺术家欣慰。但同时,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们也深深感到,在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赛场之外,记者采访了1987年在京剧大赛上崭露头角今成名家的于魁智老师。
上届2001年青年京剧大赛后,评委们曾提出这样的担忧,青年演员自身的文化素质
有待提高,因为京剧是一门有丰富文化底蕴与内涵的表演艺术。演员需要对文化修养有不断追求的精神。可喜的是,本届大赛上的演员,文化素质考试得分多为满分,让担任评委的众多京剧名家惊喜不已。
于魁智认为,青年演员在理论知识层面上的提高是让我们最感欣慰的,一方面说,虽然京剧是程式化表演,但传统京剧剧目和中国传统文史关联甚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表演时的揣摩领悟就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另一方面,在我年轻时,梨园行的各派名家荟萃,而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年老离世,培养青年演员的师资力量弱了,以前都是一对一的教授,而现在是开班上课,这就更需要演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领悟能力。
京剧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表演艺术,对青年演员来说,登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尤其重要。在这次的全国性大赛的舞台上,京剧界的新秀们展示出来的技艺水平在评委眼中并不流俗。因此,对于所谓京剧人才一拨儿不如一拨儿的说法,于魁智认为这是对京剧演员不了解而产生的片面说法。“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现在的京剧演员,尤其是这些孩子们的想法与艺术追求。这次比赛中获奖的武生李阳名和武旦潘月娇两个孩子每天早晨七点钟,你都能在练功房看到他们,练得很刻苦,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追求与恒心,在舞台上是不可能有如此出色的表演的。”
采访中,于魁智也提出了本次大赛中看到的些许担忧,京剧流派不够丰富。“流派缺失,尤其是花脸组和老生组,花脸组只有两个派别,老生组和昔日的流派纷呈相比也单调了很多,如今,京剧的传承有待向更广的方面去拓展。”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