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刘三姐好漂亮哦,声音好。歌舞剧比电影更加浓缩,太好看了。”一位老年女观众激动地评价说。昨晚10点,由本报主办的歌舞剧《刘三姐》在重庆的首场演出,在“多谢四方众乡亲”的歌声中落幕。今晚还将在重庆市人民文化宫上演最后一场歌舞剧《刘三姐》。
经典歌舞加入时尚元素
昨晚8点,歌舞剧《刘三姐》在“唱山歌”的优美歌声中拉开帷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剧场中的观众包括:1960年看过原版歌舞剧的老人、痴迷电影版的中年观众、对刘三姐一无所知的小朋友。
“树缠藤,藤缠树”的悠远清唱,由MIDI(迷笛)和交响乐,加上二胡、唢呐等民乐器共同组成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们非常兴奋。好多观众都表示,王予嘉版本的《刘三姐》和电影黄婉秋版本的《刘三姐》不一样,尽管黄婉秋的歌声让他们留恋了几十年,但现场听王予嘉唱的改编后的歌曲很有新鲜感。有的歌曲是在以前词曲上稍稍改编,而有的在原曲调中加入了新的歌词,但是同样是那么机智、勇敢,充满智慧。舞台上呈现的舞蹈颇为妖娆,除了展示广西的民族风情,还融入了踢踏舞等时尚元素。
整场演出的掌声并不多,观众们只是在一曲终了才给出热烈的掌声,因为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们都轻声地跟随着演员合唱着。他们神情专注,对歌词和曲调都相当熟悉,完全沉寂在优美的歌声中。
华丽服装惊艳全场
昨晚,歌舞剧《刘三姐》绚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布景成为了观众们谈论的一个焦点。在全场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仅刘三姐王予嘉就换了4套颜色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服装,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感受,其他演员的服装也不含糊。另外,在头饰、服装、道具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万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我没有看过歌舞剧,这次《刘三姐》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尽管现场没有电影版本《刘三姐》中的那些真实的漓江山水,但是舞台上的柳树、草房、莫老爷的家等等都处理得好精致,很真实。并且演员都那么俊俏,穿上那些漂亮的衣服,在灯光、音乐的配合下,太完美了。”
反面角色很讨巧
在歌舞剧《刘三姐》中,莫老爷、三个媒婆、三个秀才等反面角色非常出彩。观众们对他们的演出表示了肯定。每当这几个角色出现在舞台上时,他们夸张的表演、幽默的语言,让现场观众频频捧腹大笑。
“刘三姐”被重庆观众狂追
王予嘉扮演的刘三姐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整场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出来谢幕时,王予嘉从剧场的侧门唱着“多谢四方众乡亲”来到观众们中时,全场立即沸腾起来。观众们一边跟着唱,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向王予嘉,此时的王予嘉被热情的观众挤在过道里面,上不了台。此时,全场齐声唱起了这首刘三姐的经典歌曲《多谢诸位众乡亲》。最后,王予嘉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才回到了台上。
此时热情的观众朋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十几个不同年龄阶层的观众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止拥上了舞台,他们一边抢着与王予嘉握手,一边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王予嘉,现场一度出现混乱。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观众才被劝下了舞台。
幕后解密
真唱,话筒在哪里
整场表演精彩迭出,但不少观众则怀疑唱得那么好,现场又没有看到话筒,是不是事先录好了现场假唱的。记者特地为此事在演出后采访了主演王予嘉,她认真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演出全部都是真唱,我们其实都有话筒,只不过是隐形的,如果大家都看到话筒了多难看。”
她指着自己的右边的脸说,“你看这里”。记者凑过脸去才发现,她的右边脸上贴着一个很小的话筒,就像一根细线,用和皮肤很接近的胶布进行了固定,如果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你站在我身边都不容易看见,观众们在台下那么远的地方是肯定看不见的。” 现场花絮
小女孩情不自禁冲上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刘三姐影响了中国两代人,很多中老年观众都深深地被这位智慧勇敢的女性所折服。但是,不同于其他现代演出,昨日来观看歌舞剧《刘三姐》的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观众都带上了自己的孩子和孙子、孙女。他们表示希望让年轻的一代人也能感受到刘三姐的魅力。
和中老年观众不一样的是,孩子们根本不会安分地坐在位置上,也许对他们来说,能更近距离地接近刘三姐会更加好看。在演出中间,就有十来个孩子跑到了舞台前面,安静地站在台下静静地观看。也许是看累了,一个小男孩跪在舞台下面的阶梯上,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舞台上面的哥哥、姐姐。
而另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情不自禁地走上了舞台,既不吵也不闹,站在舞台上痴痴地看着,为了不影响后面观众的观看,工作人员将孩子们抱回到他们家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