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奇大戏《狂飙支队》即将在在吉林、黑龙江、广东、湖北四大卫视收官。因其独特的叙事角度、演员个性化的表演方式使得该剧颇受观众好评。其中,沙贯舟的扮演者秦卫东[微博]更是以其流畅自然的表演,获得原小说作者曲波的夫人刘波女士的称赞,说“他就是沙贯舟”。
《狂飙支队》以国共内战为背景,表现了一个草莽英雄桥隆飙的传奇一生。不同于以往革命历史剧中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狂飙支队》更加注重人物群像的展览与塑造。这无疑最大限度的解放了演员们的创造力,使得剧中人物形象变得丰满立体。秦卫东饰演的沙贯舟是该剧的第二男主角,机警、睿智、沉稳、内敛是沙贯舟这一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也是沙贯舟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这不得不归功于秦卫东质朴的表演风格,也正是这样的风格让观众看到一个对表演艺术有着独特理解的秦卫东。
秦卫东的角色一贯给人以老实、憨厚、幽默、风趣的印象,此次在《狂飙支队》中,秦卫东身上少了些许诙谐搞笑,多了几分热血与精明。作为桥隆飙的生死兄弟、狂飙支队的参谋长,沙贯舟肩负的不仅仅是对革命的热忱与忠贞,还有对兄弟的赤诚与道义。尽管人物所处情境复杂多变,但沙贯舟行动的目的极为单纯。那就是对国家尽忠,对朋友尽义。在这样的设置下,就注定了沙贯舟不是一个以表现其戏剧性、传奇性为目的的人物。因而,在戏剧冲突并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沙贯舟这一形象想要出彩就更加需要演员在气质层面上加以把控。显然秦卫东接住了这个角色,举手投足、眉眼神色之间彰显出其深厚的表演功力。人物时而沉稳内敛、时而市井低俗,时而粗犷豪爽、时而又细致入微。无一不体现出秦卫东精湛的演技,更是他表演理念付诸行动的成果。
剧情很重要,但体现人物性格更重要
剧情很重要,但体现人物性格更重要。这是秦卫东在《狂飙支队》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他塑造角色的基本方法之一。正是因为如此,秦卫东所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迥然不同。不仅是与自己以往饰演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差异,与其他演员所塑造同类型的角色相比,也有其独到之处。于是,《狂飙支队》里的沙贯舟既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那样高大光辉,也不像一般的平民英雄那样充满市井之气。亦官亦匪是秦卫东对沙贯舟的定位,也是沙贯舟游走于土匪与共产党军队之间的不二法宝。人是多面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之分。秦卫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人物的多面性表现了出来,才让观众看到的荧屏形象饱满而真实。
努力成为形象而不是模仿形象
努力成为形象而不是模仿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被秦卫东运用的恰到好处。纵观其出演过的角色,无论是城里普通的小市民还是乡下的粗壮大汉,亦或是《狂飙支队》中的革命战士,秦卫东总是能抓住人物最具特色的地方,因而他的每个形象总是深入人心,这也是他演戏的根本目的。用秦卫东自己的话说就是:“演戏,首先要做到让观众喜爱。不是让观众喜爱演员,而是喜爱剧中的人。即便这是一个坏人,也应该让观众喜欢角色。演员应该想办法成为你演的人,而不是去模仿你演的这个人。”在这一点上,应该说秦卫东做的是很成功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他把对表演艺术的理解运用到了实际的演出过程中去。
要让观众跟着角色的心跳而心跳
在《狂飙支队》中,沙贯舟一直以“军师”的角色在桥隆飙身边辅佐。对于这种表面上处于从属地位实质上处在主导地位的境遇,秦卫东拿捏的十分到位。既不会低声下气,也没有傲慢自大。导演似乎也有意识的用镜头注视着秦卫东,让观众更好的走进他的内心。无论是与桥隆飙、马定军的兄弟情谊,还是对待革命事业的热血豪情上,沙贯舟一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人物。这种注视,不仅是给予秦卫东表达情绪充分的表演空间,也是对他流畅且不着痕迹的演技的充分信任。正如秦卫东所追求的,他要让观众跟着角色的心跳而心跳,不能让观众看完表演之后,内心是平淡的。他要让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交流。也正是这种想法,秦卫东总能让观众在看剧时跟着他的节奏走。
《狂飙支队》开播之后,很多人说这部剧是秦卫东的转型之作。实际上,应该说这部剧是秦卫东表演艺术的回归之作。不同于之前的一些作品,《狂飙支队》里的秦卫东收起了夸张与外放,多了些内敛与踏实。这些表现与秦卫东“走进人物内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只有真正弄懂、弄通所演的人物,才能让角色与自己融为一体。其实,秦卫东有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演员不应该受到自己主观创作意识太大的影响。”可能也正是因为保持了一定的理性,秦卫东的表演才不会因过度而显得虚假。
当然,演员对于表演艺术的理解会随着时间与阅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秦卫东对表演的理解也应该说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淬炼出来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沉淀才使得他的演技扎实有力。很多时候,秦卫东并没有在刻意的演戏,最自然的反应反而成就了他具有个人风格的表演魅力。《狂飙支队》算得上是秦卫东演技发挥堪称完美的作品之一,当然也是其一贯风格的延续。不过,就秦卫东的表演理念和剧中表现来说,《狂飙支队》堪称是他的表演艺术本质的回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