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荒诞话剧岁末在京打擂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08日09:14 北京晨报
又值岁末,话剧舞台即将被两台荒诞派话剧占据,并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高潮:一台是由青年剧院排演的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屋外有花园》,另一台则是由中央实验话剧院孟京辉排演的前苏联剧作家马雅可夫斯基所著的《臭虫》。
荒诞派戏剧最早诞生在法国,在西方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但国内至今见到的作品还很有限,大量的作品都还没有被翻译过来,而《屋外有花园》就是刚刚被翻译过来的作品。作为后现代派戏剧之一的荒诞派戏剧被比喻成“残酷戏剧”,在观看时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因为它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对传统艺术是一种反叛。它产生的基础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推崇的是彻底的虚无,表现出来的形式一般就是时间、地点含糊不清,而人物关系混乱,强调的是社会的不合理性和社会对人的各种压制。看懂了戏的观众,在走出剧场的时候,会在精神上和剧中人物产生共鸣。
写于1928年的《臭虫》和写于60年代的《屋外有花园》虽同属荒诞派戏剧,但在表现形式上又有很多不同。《屋外有花园》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对典型的平常人家的夫妇,过着单调而平静的生活。他们总想过上“很多人向往的生活”,住进价值不菲的房子,房子外有很大的花园,附近还有专供居住在这里的大款们消费的俱乐部,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很拮据。不速之客图丝太太上门送给妻子一大叠钱;丈夫意外地收到一个邮包,里面竟是一捆捆的钱;更叫理查惊诧的是,自己的家里犄角旮旯还有更多的钱……夫妻为此大吵大打起来。这时,儿子罗杰回来,使夫妇俩不得不偃旗息鼓,开始为花园晚会做准备。客人们在花园里互相炫耀、攀比,而图丝太太这时突然出现……《臭虫》看起来比较抽象,作家的主要意图是以纯净的文明生活和小市民习俗相对照。剧中主人公普利绥坡金的蜕化变质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现象——人背叛了自己的阶级。马雅可夫斯基首先抨击的是那些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因为当小市民以出身于“红色家庭”来掩盖自己的本质时,就变得尤其危险。
可以说,即将上演的《臭虫》和《屋外有花园》,都是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联系很紧密的作品,不管它们在演出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所追求的都是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现状的思考。(晨报记者和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