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非常有戏》第一场 张信哲中山装唱京剧(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6:57 新浪娱乐
选手: 黎亚 豫剧 《红娘》 剧种介绍: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红娘》是豫剧中有名的剧目。说的是张珙在普救寺中邂逅相国之女崔莺莺,通过红娘传递诗简,与崔莺莺成就一段姻缘佳话。 剧种介绍:锡剧俗称“滩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苏南、苏北地区,在浙江和上海的部分地区也有流布,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锡剧的特点在于它生长植根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朴实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浓厚的乡土色彩,既是地方戏曲之花,也是通俗化的农民戏曲、农民文艺。锡剧音乐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柔和抒情,清快悦耳。 李光羲 京剧《钓金龟》 剧种介绍:中国京剧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它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份,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的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钓金龟》又名《孟津河》或《张义得宝》。说的是宋代,贫妇康氏的次子张义在孟津河上钓鱼养母,一日,钓得一金龟,甚为喜悦。 李菲 京剧《穆桂英挂帅》 剧种介绍:中国京剧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它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份,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穆桂英挂帅》乃梅兰芳大师晚年代表作。说的是佘太君辞朝以后,遂不问国事。后得知西夏侵宋,派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前往汴京打探情况。时值宋王急于求将御敌,兵部尚书王强觊觎兵权,保荐其子王伦为帅;寇准则保荐杨家将,不成,遂献策,在校场比武选帅。是时,王伦连连得胜,闻讯赶到的杨文广兄妹闯入校场,刀劈王伦;宋王闻知少年英雄出自杨家,为老令公后人,乃授印请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得知事由后,联想杨家一门忠烈,皇上却尽听信谗言,对杨家薄情寡义的行径,心寒之极,不愿为朝廷征战。佘太君识事理,明大局,力劝穆桂英以抵御外敌为重。于是就有了穆桂英挂帅出征,大破天门阵。 高娅媛(blog) 沪剧《芦苇疗养院》 剧种介绍:沪剧源于江苏吴淞江、黄浦江一带农村的民歌小调,吸收弹词等曲调后形成为一种滩簧调。 先是两个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发展成三个人的同场戏,在到庙会搭台唱戏时 称为“唱高台”,此剧种采用江、浙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方言,生长、流行于上海及附近的杭、嘉、湖一带,所以属于上海地方戏。因剧目悲剧较多,主要唱腔“长腔长板”,节奏渐趋缓慢,行腔婉转,伴奏形成以二胡、扬琴、三弦、琵琶“四大件”为主的乐队,并逐步发展配合气氛的伴奏音乐。 “芦苇疗养院”是著名沪剧《芦荡火种》中一名段唱段表现了自然景色和军民的乐观情怀。 《芦荡火种》在舞台上展现了一幅江南地区抗日军民与敌伪殊死斗争的壮丽图景,塑造了阿庆嫂、郭建光、陈天民、沙奶奶、胡传葵、刁德一等人物形象。剧中十八位新四军伤病员在群众掩护下,隐蔽在芦荡,艰苦卓绝,顽强坚持;地下工作者阿庆嫂依凭开茶馆的特殊身份,在敌人眼皮底下,巧与周旋,玩顽敌于股掌之间。最后,病愈的战士化装成戏班,混入胡传葵的喜堂,全歼了敌人。作品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这个戏还充分发挥了沪剧的剧种特色,展现了江南的水乡风光和民俗风情。 宫雪花 京剧《贵妃醉酒》 剧种介绍:中国京剧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它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份,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的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贵妃醉酒》的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贵妃听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万端愁绪无以排遣,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宫娥太监轮流进酒,不觉喝得大醉,醉后更觉烦闷,命高力士到西宫请唐明皇来此共饮。经高、裴二人婉言相劝,才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严翔 京剧《搜孤救孤》 剧种介绍:中国京剧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它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 成份,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的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 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搜孤救孤〉说的是晋国的忠良赵盾一家被奸臣屠岸贾所害。程婴将赵氏孤儿救出。屠岸贾下令十日内若无人献出赵氏陷阱孤儿,要将晋国中与孤儿同龄的孩子全部杀死。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由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命,搭救孤儿性命。程婴妻本不同意舍子,但在程婴的坚持下也无可奈何。于是由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隐藏孤儿不报,屠岸贾信以为真,从而将公孙杵臼和假孤儿(实为程婴之子)处死。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则得以保全。 袁成杰 黄梅戏《天仙配·路遇》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天仙配〉: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凄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下路遇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遂结为伉俪。董永卖身傅员外家为长工,七女随之。以一夜巧织十匹锦绢而使三年长工改为百日。满工路上,两人欢歌笑语,向往美好生活。不意玉帝降旨,生生拆散恩爱夫妻。七女写下血书,深情留言:“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 剧本的《路遇》、《分别》两场戏,《路遇》是是《天仙配》中的一个重头戏,表现了七仙女冲破天规下凡与董永在路边相遇到结合。在这个精彩段落中,充分表现出了七仙女勤劳、顽皮的独特性格,以及董永忠厚老实的优秀品格。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