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戏剧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16:16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发自北京 

  杨乾武可能是北京看话剧最多的人,身为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的创始人之一和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的成员,杨乾武看戏的口味杂而心肠热。严肃的知识分子戏剧、稚嫩的学生戏剧、专业人士认为不入流的商业话剧,杨乾武都愿意一视同仁地看。积累过去一年看戏的经验,杨乾武对话剧很有信心,认为话剧的多元化时代已经悄悄来临。

  上海戏剧学院的副院长孙惠柱也认为,2007年“话剧大发展”,标志事件是《两条狗的生活意见》、《秀才与刽子手》、《武林外传》等一批喜剧在市场上获得大丰收。

  “百年话剧史上,喜剧的地位是很低的。大师的作品都是悲剧,惟一的例外是陈白尘写过一个《升官图》,1949年以后是不能演的。喜剧碰到过几次挫折,黄佐临1957年的作品《布谷鸟又叫了》当时就被批判。“文革”之后,沙叶新的《假如这是真的》,胡耀邦总书记亲自召开全国剧本创作座谈会来讨论。”孙惠柱说,“去年那几个喜剧,跟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或是狗装,或是古装,这就避开了几十年来喜剧一直碰到的禁忌。同时,又创造了很好的票房。百老汇80%的票房收入是靠喜剧实现的。”

  与杨乾武和孙惠柱的乐观态度不同,年轻的剧评人陶子对话剧在2007年的表现属于“准失望”的态度。陶子认为,主流知识分子戏剧和以实验与真诚为标榜的青年戏剧,都缺乏历史的关照,难以跳出创作者本人的小情小调。出于对国产戏剧艺术性的失望,2008年陶子打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用戏剧上——让戏剧走进社区,走进打工者的工棚。

  1980年代以先锋原创戏剧发轫,近年专力于诠释经典剧目的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则认为,国内肯排国外经典剧目的院团越来越少,中国话剧要发展,必须跟国外戏剧两千年的传统接续上。

  在众人的叙述中,2007年的戏剧面相日臻丰富,商业戏剧、知识分子戏剧和青年戏剧三足鼎立的局面渐成。

  商业戏剧能赚钱

  2007年年末,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和美术馆后街交汇处的戏剧海报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北京人艺以三块展板的篇幅介绍最新剧目,紧挨着人艺的是北京新生的商业戏剧机构戏逍堂,占了两块展板,其中一块以醒目的粗黑体字当街吆喝“年薪12万,招聘编剧、导演、演员”,海报下半部分配的是作开路先锋状的工农兵群像。国家话剧院的海报被“工农兵”挤到角落的位置。

  很少有人注意到海报背后微妙的力量对比,2005年“下海”做戏剧的戏逍堂借这个亮相传递出自己已浮出水面的信息。

  戏逍堂的“堂主”关皓月制冷专业出身,投身剧场之前做冷冻生意,转行戏剧制作人之前,关皓月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看了3个月的小剧场戏剧,观察什么人会买票看戏,买票看戏的一般会看什么戏。在此基础上,关皓月进行了简单的成本核算:小剧场200个座位,场租一般是3000元,假如一张票100块钱,八成的上座率,一场戏的票房收入是一万出头不到两万。一部投资20万的戏,演20场就可以收回成本。这么算下来,小剧场戏剧是有利润空间的。这个成本核算再加上早期作品的粗制滥造,戏逍堂刚一亮相就被一些戏剧专业人士扣上“零成本制作”、“卖假药一样扰乱了市场秩序”的帽子。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