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戏剧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16:16  南方周末

  楚辞的悼词充满反讽和暗喻,打通了现实世界和精神层面的界限,被很多人认为振聋发聩。然而在国家话剧院召开的研讨会上,这部很多人眼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却引发了学者“政治正确与否”的质疑。

  崔卫平认为《活着还是死去》把知识分子设置为可笑的角色——要么打死学生,要么因为评不上职称气死自己——有把“反智”作为幽默的嫌疑。

  崔卫平的观点在研讨会上并没获得太多的认同,人们似乎还不习惯以政治正确与否来批评林兆华的作品。

  到了年底的《寇流兰大将军之悲剧》,林兆华面对一个无法轻易跨过的关口。

  《寇流兰大将军之悲剧》原名《克里奥兰纳斯》,讲的是古罗马英雄克里奥兰纳斯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不愿按照古罗马的习惯向群众展示自己在历次战争中的伤疤以取得执政官的选票得罪民众,被驱除出罗马,最终被敌人所杀。

  《寇流兰大将军》是莎士比亚晚年创作的冷门剧作,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少有上演机会,因为现代人搬演此剧无法绕过的障碍是“民主”。莎翁写剧本的时代是民主社会之前的贵族统治时期,“但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基本共识,知识分子不维护这个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倒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剧评人说,“在朱生豪翻译剧本中没有‘大将军’三个字,就叫《寇流兰之悲剧》,经过英若诚的翻译才加入‘大将军’三个字,所以‘大将军寇流兰’表现的多少是受到‘文革’戕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英雄和大众观。”

  在排练中和记者的采访中,林兆华都刻意避开“民主”这个关键词,称“民主”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脑子里,《寇流兰大将军之悲剧》表达的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总体看法,各种利益集团都维护自以为是的价值和利益,最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其中任何一方的意志为转移,寇流兰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然而,在现代观众看来,脱离了对“民主”的观照,大将军寇流兰的身份和动机就变得可疑,人们既无法把他理解成完美的象征正义等正面价值的英雄,也无法把他理解成阿喀琉斯那样有缺陷的悲剧英雄。

  林兆华回避“民主”的话题,但并不能回避掉观众就“民主”的质疑。

  在年轻的戏剧人陶子看来,这正是以精英自居的知识分子戏剧欲用戏剧思维解决一切问题所必然面临的窘境。

  青年戏剧缺反省

  去年,陶子在香港看到台湾农妇演的戏《梨花》。舞台很简单,一块白布分割出两个场区,故事也简单,农妇们讲自己如何从山外嫁到台中乡下,台中大地震之后,男人出去谋生,女人独自在家采梨子的辛劳以及WTO之后,整个乡村面临的挤压……“但是很有艺术质感。”

  9·11大地震之后,台湾的民众剧社钟乔剧社到地震的重灾区组织工作坊,这些农妇第一次接触到戏剧,《梨花》是她们参加工作坊两年之后的作品。

  钟乔的成功让陶子看到希望。组织了几年的大学生戏剧节,写了几年的剧评,陶子有一点失望:“戏剧的艺术性这块是没法强求的,但戏剧的应用是:你有人有力量去做,就能做起来的。”2008年,陶子打算和打工青年孙恒创办的“工友之家”多多合作,把“民工戏剧”做起来。“工友之家”的文艺活动原本以唱歌为主,接受香港乐施会的资助后,孙恒接触到民众戏剧的概念。“工友之家”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陶子在工友之家看到过一个十几分钟的短剧,讲一个广东来的工友在城里遇到很大困难,快待不下去了。戏演完之后,台上台下一起讨论这名工友该怎么办。孙恒对他的剧团很有信心,“我们大楼都盖起来了,还有什么事情我们干不了”。“能给这些人大力发声的机会挺好”,看完戏之后,陶子由衷地觉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