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舞台:70年风雨历程 国话的前世今生(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09:52  新浪娱乐微博
新舞台:70年风雨历程国话的前世今生(3)45号院的小剧场和灰色的回迁塔楼
新舞台:70年风雨历程国话的前世今生(3)国话搬迁后,查明哲《问苍茫》还是选择在45号院的老排练厅完成排练

  剧场:建剧场遇波折 新家自己握“命脉”

  今年5月18日,国家话剧院正式从帽儿胡同45号院搬家至广安门外。让剧院所有人兴奋的不仅是有了一处现代化办公大楼,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终于在院内拥有了大剧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经历了老剧场被征地、遇火灾,新剧场建设困难重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戏剧人只能像大篷车剧院流动演出那样,带着剧目转遍了京城很多剧场。

  一波三折 剧场建设为宿舍楼让道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原本在东单有个东方红剧场,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东单商业圈的兴建被征用,变成了如今的东方广场。据原青艺的员工透露:“拆迁时,开发单位曾提出,赔给青艺一个大剧场加一个小剧场,或者9000万加一个小剧场。由于那个时期,戏剧市场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处于低谷。最终,剧院选择了后者,并把先锋小剧场楼内的很多面积作为写字楼对外出租。”

  1956年,中央实验话剧院进驻帽儿胡同45号院后,因没有院内剧场,所以最初排演的《同甘共苦》等剧目是在小经厂附近的实验剧场(实验剧场隶属于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处小剧场)上演。后来,这个剧场在一起火灾事故中被烧毁。

  当时,帽儿胡同45号院有一个标准大小的足球场,古时候是操练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央实验话剧院计划在这块地上建一个大剧场。后来,文革开始后,剧院停止艺术生产,建剧场的事情也就搁置下来。文化部为解决系统内员工住宿困难,就在那块空地上建了四栋楼,就是现在的4号楼。

  1978年,中央实验话剧院恢复建制,国家专门批了一笔建设经费。原本可以在崇文门烤鸭店的位置建一座大剧场,但当时剧院有人反对:“干嘛要去那么远?要是在剧院内建剧场,四个楼里的演员下楼就能进剧场,这样更方便。”于是,帽儿胡同45号院里拆掉了一批平房,建了一座塔楼安置拆迁户。余下的空地准备建剧场,并和办公楼联体。

  限高限风格 院内建剧场未能如愿

  接下来又出现了新问题:根据当时城市建设规划,剧院所在的位置,建筑不能超过19米,后来北京市领导特批这里如果建剧场,建筑的个别部位(屋顶尖)高度可放宽至21米。21米对于一座现代化大剧院显然不太够用,又有人提出把剧场“地里扎”,向下挖深,节省地上高度不至于超标。然而一批文物保护专家提出,现代化的剧场与什刹海周围的古都风貌不统一,纷纷投出反对票,再加上帽儿胡同道路狭窄,剧场疏散人群有很大困难。于是,在剧场图纸和模型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在院内建剧场的方案还是被推翻了。

  后来又有置换海淀剧院的机会,最终因为舞台功能和剧场设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也未成行。“动迁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了,不光花钱,一旦与拆迁户绞起来,将是个遥遥无期的事情了,我们还是实现不了我们几代人盖剧场这个梦。”2005年,国话放弃了天坛北门祈年大街的一块拆迁地。三年前最终选址广安门外建大小剧场和办公楼,就是因为这是首钢六号地,钢厂搬迁了,没有搬迁户问题,可以很快开工建设。

  曾像大篷车剧团流动演出 演员集体装台

  没有属于本院剧场的那几十年,他们就像在大篷车剧团一样,在流动演出过程中,差不多演遍了北京所有的剧场,例如:王府井一带的吉祥戏院,前门有两个剧院,铁路的二七剧场,解放军的后勤剧场,房山的原子能研究所剧场,学院路的剧场,冶金剧场,宣武区的工人文化宫、首都剧场、民族宫剧场,还有朝阳区的印刷剧场。京剧院的护国寺剧场……

  “那时候演出比现在有意思,剧院有自己的大卡车。卡车一来,演职员工全部上去装箱子,大家什么都自己动手,自己化妆、做布景、装台……装车是没有劳务的,只有晚上演出考虑到工作辛苦,剧院会给几毛钱夜宵费。到天津演出,我们都是背着行李放后台,甚至还带着粮食、锅,还有厨师。大家排队打饭。大家革命干劲充沛,通宵达旦工作。不像现在分工明确,演员就是演员,装置就是装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段生活,给这些戏剧人留下了深深的融化在情感中的记忆。

  高科技新剧场 最终自己握住“命脉”

  国家话剧院新址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外观好似圆形舞台与中式屋顶组合。新址与旧址最大的不同,国话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剧场。除了这个880座的大剧场,还有一个可以容纳303人的小剧场,同时具有合成排练功能。而今后,坐落在东单的东方先锋剧场也将更名为国话先锋剧场。这些剧场将根据国话每年的演出计划优先满足院内剧目的上演,在国际戏剧季等活动期间,也会邀请国内外其它院团在这里登台。拥有三个先进剧场的国家话剧院今后将拥有独立的票务系统。演出策划中心副主任、制作总监李东说:“‘命脉’不能永远在别人手里。以前是没剧场没办法,以后国话也要有自己的院线。”以往,国话曾因排练场紧张,不得已在院内北侧搭建了临时建筑物,作为排练场。而新址则拥有一个300平方米和两个200平方米的宽敞排练厅,并且配置了完整的专业音响和灯光设备以供排练完美进行。

  国话副院长史丽芬是新址建设的分管领导。据她介绍,剧场的舞台、观众厅、灯光以及音响系统都是专为话剧演出量身打造的。在舞台设备的装置设计上,不仅在中心处安装了鼓筒式旋转舞台,而且上面装有四个双层升降模块。舞台上方安装了超高密度的56道吊杆,这个数量级的吊杆备用冗余在国内专业话剧剧场是罕见的。舞台前的升降乐池也为适应不同剧目的演出需要设计成了左、中、右三部分可独立升降区,既可共同升起组成伸出式台唇,又可分别降下成为高度不同的可利用表演空间。观众区域空调送风的方式选择了先进的座椅下送风。观众厅独特的“不规则扩散体”墙面设计,使演员不用电声设备便可以将台词清晰地传递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剧院的灯光系统不只符合话剧演出要求,更能满足电视转播和电视制作的需求。(崔一佳/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