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对于历史上曾出现过观众连夜排队买票、甚至挤塌剧院南墙的北京人艺来说,并不是新鲜事儿;尤其对于今年迎来60大庆的人艺,更是常事儿。无论是《茶馆》、《甲子园》、《喜剧的忧伤》这样的大戏,还是《天鹅之死》、《论烟草有害》这样的小剧场新作,都相继出现了门票一抢而光、供不应求的盛况,而且可以预见,年底的《窝头会馆》,依然会再现这样热闹的场景。王润
票房红火大卖,对于戏剧、对于剧院来说,确实都是值得庆贺的喜剧。在话剧依然被视作小众艺术的今天,北京人艺能凭借金字招牌、成功策划、明星阵容,创造着一个个票房神话,无疑为话剧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不仅让更多的明星在功成名就后愿意回归戏剧舞台,让更多的戏剧人在外界名利诱惑的情况下依然能坚守戏剧艺术,也让更多观众愿意走进剧场、走近戏剧。
而且人艺的成功,虽然有明星效应,但仍然坚持作品的艺术质量;虽然有宣传因素,但却并非依赖炒作,还是凭借着戏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剧院长久以来的品牌号召力,吸引着人们心甘情愿买票看戏,并且看完戏之后还为精神上获得的享受感谢人艺。因此,人艺绝对可以自豪地借用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台词来自夸——“站着把钱挣了!”
然而,《喜剧的忧伤》昨日开票当天上演的“悲喜剧”,也让不少没能买到票的观众感叹“忧伤”,同时确实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火爆购票造成电话打不通,网络售票系统迅速瘫痪;票贩子依然难以杜绝,高价倒票现象常见;票价有所上涨,低价票数量极少,很难满足更多观众需要……然而这些问题并非全部能由人艺解决,供不应求的局面必然会为“喜剧”带来一些无奈的小插曲。
而真正让人隐忧的是,“粉丝”的过度热情给剧场艺术带来的浮躁气息以及不和谐之音。《喜剧的忧伤》首轮演出时,曾发生过“粉丝”在剧场里打出条幅疯狂造势;偶像一亮相,台下便立刻高声大喊“太帅了”;散场后对明星围追堵截穷追不舍;在网络上对正常的戏剧批评进行恶意攻击以及买不到票的观众将人艺通道门踹坏等戏剧演出中罕见的情况。这些不仅令真正热爱戏剧的人反感,而且想必陈道明等明星本人也绝不愿意出现此等“添乱”现象。因此希望粉丝们能在理性追逐明星的同时,保持对艺术和他人的尊重,否则就真是“喜剧的忧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