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制作人经验谈:扶植青年艺术家是关键

2012年10月23日11:42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 闵慧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正如一部电影里的台词那样,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话剧界。中外剧院剧团要想持续健康发展,扶持青年艺术家是努力方向,留住演员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中外制作人经验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办。中外著名制作人纷纷传递了对“人才”的重视。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外著名艺术节和剧院资深节目制作人出席,其中包括都柏林戏剧节艺术总监威利·怀特、英国苏格兰国家话剧院执行制作人尼尔·莫里、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以及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等。

  论坛分别探讨了就艺术节委约节目制作、巡演节目制作与合作,以及在培养发掘青年艺术家等方面的职责,为有志于进军跨国制作领域的国内演艺界精英提供帮助与咨询。

  李东着重介绍了筹备话剧《青蛇》期间,跟英国苏格兰国家话剧院首次合作的体验与感悟。

  李东告诉记者,现在国家话剧院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演员的流失,“我们剧院有300个演员,有100多个是中国电影电视剧的支柱,戏剧像是向影视剧输血的工具,很多演员都流失走了。”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困境,李东表示国家大剧院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院团合作,并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来不断充实自己。

  “就是在这种考虑下,我们才寻求与英国苏格兰国家话剧院合作。”李东回忆说。

  从英国“取经”回来后,李东告诉记者,他们花了4个月的时间,就把《青蛇》这件事落实了下来。“由田沁鑫牵头,包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北京大学,甚至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家李碧华等都被我们拉到《青蛇》这个计划中。”

  此外,谈到跟苏格兰国家话剧院合作的亲身感受,李东表示,“无论什么项目都要从小事做起,要务实,要有整体的计划,还要有耐心。”

  在人才的储备上,都柏林戏剧节艺术总监威利·怀特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培养发掘青年艺术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成果。威利·怀特介绍说,柏林戏剧节呈现的剧目主要是最先锋的戏剧,想传递的信息是: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们艺术节会大力扶植青年艺术家,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及作品的平台。”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