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于是之:病榻十余载 舞台魂未灭(图)

2013年01月21日09:21  北京晨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于是之 于是之
与夫人李曼宜 与夫人李曼宜

  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原主席于是之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根据亲属意愿,于是之的后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于是之去世的消息被证实后,文娱界人士纷纷在网上发文悼念。

  ■回忆

  梁冠华:演王掌柜偷师于是之

  今天下午我从新闻里得知于是之老师去世的消息,一边看我就发了一条悼念他的微博。于是之老师1992年演《茶馆》的时候就出现老年痴呆的征兆,当时我在台上演黄胖子,还在剧组里排过刘麻子的戏,我演的是C角。后来1999年复排《茶馆》的时候,林兆华导演让我演王利发老掌柜,这是于是之老师创作的一个高峰啊,我当时真有点不敢演,我很感谢林兆华导演,但心里也害怕,后来咬着牙顶住压力,结果观众有的还评价说“各具风采”,我不敢和于是之老师比,因为我自己知道我从他那里借鉴了多少东西,我们和《茶馆》里描述的时代比较远,是通过看于是之老师的影像资料间接地“体验生活”。

  除了大家都看到的于是之在舞台上的成功之外,我觉得他对北京人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他当副院长主持剧院工作这些年,扶持了一批当时还是青壮年的艺术家,包括写出《小井胡同》、《万家灯火》的剧作家李龙云、《狗儿爷涅槃》的刘锦云、《天下第一楼》的何冀平,都是他调进剧院的,还有力挺林兆华排戏,给后来剧院建设打下很好的基础。

  冯远征:当年于是之把我招进人艺

  冯远征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是被当时任人艺副院长的于是之亲自招到北京人艺的。虽然仅仅跟于是之老师合作过一出《太平湖》,但还是让冯远征印象深刻,于是之在这出戏里演老舍先生,冯远征还只是一个龙套演员。“我们那时候到剧院很年轻,印象中于是之老师对人都是很和蔼可亲的,即便那会剧院分房子,有人跟他吵架干仗,他也是能好言好语地劝说人家。这点印象很深。”

  “于是之老师是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过课,也是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可以说我们是享受着他的阳光,是他用他的表演经验哺育了我们,我们这一辈所要做的也是要将这些表演经验传承下去。可以说,是于是之这样的大艺术家奠定了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

  郑榕:曾为程疯子设计拉单弦

  郑榕曾和于是之合作过《龙须沟》、《雷雨》、《虎符》、《女店员》、《茶馆》等多部剧目,于是之给郑榕留下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爱观察生活,爱学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骆驼祥子》里的老马和《茶馆》里的王掌柜,可以说是于是之最为成功的三个角色,于是之早些时候过过很苦的日子,他对苦难的生活很熟悉,而且特别爱学习,每次排戏都写一厚摞排练笔记。其中,是于是之亲自给程疯子这个角色定位为拉单弦的,因为解放前都得是旗人才喜欢弦子,后来没落了,所以于是之就这么设计了。还有他最早看过《茶馆》的剧本,大着胆子跟老舍先生提出了结尾处‘三个老人忆沧桑’的构想,后来老舍先生果然写出了现在观众看到的结尾。”

  于是之把郭启宏、李龙云、何冀平等一批年轻的剧作家带到剧院里来,而且他每次给剧本谈意见都非常动脑子,都是很内行的,所以这些剧作家也都是很感激他的。

  ■手记

  与于是之老师的一面之缘

  昨天晚饭时间,听到于是之先生去世的消息,尽管不太意外但仍觉突然,毕竟生病16年也已经安然度过。去年北京人艺庆祝60周年华诞,于是之的名字被屡屡提起,在一天下午的座谈会上,濮存昕[微博]悄悄凑过来问了一句:“一会儿我和万方(曹禺之女)要去看是之叔叔,你们去吗?”就这样,一个期许已久的契机到来了。

  记者跟随濮存昕和他的妈妈贾铨以及万方老师一起来到协和医院一件高级单间病房,原本以为看到久病卧床的老人一定很难过,没想到于是之老师红光满面,虽然鼻腔插着管子,精神很好,当濮存昕妈妈贾铨拉着是之老师的手,跟他说:“我和小昕来看你啦!我代表苏民、郑榕他们老哥几个都来看您了,要保重着!”万方老师也俯身凑在于是之的耳边跟他说:“我是曹禺的女儿,我爸爸也来看您了。”于是之老师流下眼泪,一旁照顾的护工说:“爷爷听见了,他有反应呢。”

  后来,濮存昕妈妈还大声和于是之老师说:“梁胖子、小昕、杨立新[微博]他们演《茶馆》呢,我们这两天都去看啦!你哭啦?手也在动呢,今天你表现真好,你好好地配合治疗,好了咱们一块看戏去!郑榕老师也问你好!他也要来,下午还在发言呢!大伙都想着你呢,明天大伙儿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回头开完会,过些天我们还来看你啊!”去年,于是之老师已经在协和医院单间病房里住了4年时间,这4年里有两个已经照顾了他10年左右的护工负责陪住,于是之的老伴儿李曼宜老人每天下午来医院和他聊聊天,给他做做按摩。探视结束,濮存昕一行人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候,大伙儿还在感叹于是之老师生命力顽强,比想象中状态要好,也为他得到很好的照顾而欣慰。

  虽然当时大伙儿都跟于是之老师合影留念,但考虑到于是之夫人李曼宜老人多年来一直行事低调,她也希望于是之老师能给观众留下一个漂亮完美的形象,而没有将拍摄的照片发表。但今天,于是之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还是希望能让这张照片中的美好一瞬成为永恒,对一个负责报道戏剧13年的记者来说,除了看过于是之老师《冰糖葫芦》光辉舞台生涯的最后惊鸿一瞥,也曾近距离地站在于是之老师的病床前,仿佛体验到生命的无常,这一面之缘弥足珍贵。

  ■生平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出生于唐山,后迁至北京。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不久失学加入祖国剧团,参与《蜕变》、《以身作则》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入北平艺术馆,参加《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剧的演出。1949年2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1951年他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饰演领袖毛泽东的演员。1958年,他在话剧《茶馆》中塑造的茶馆掌柜王立发的艺术形象,更是奠定了他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地位。

  ■语录

  “你想演戏,就要准备好吃苦”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我便被称为“老演员”了。“老”,宽宏地解释为“尊称”,或者冷酷地说它是“谓物之陈旧者”。不管怎么说,横直我听了都不大高兴。我还年轻嘛!

  但是——就怕这个“但是”——但是就要费尽思量。思量的结果:我承认我是老了。虽不一定即刻变为“陈旧”,但离“陈旧”怕是不很远了。

  我要坦率地说出自己并不愿意说出的话,我,至少是我自己,是不会再创造出什么新的成绩来了。

  是不是我受到了什么挫折,以至于精神颓唐,才说出这样没出息的话来?否。我是对自己做了庆幸的、科学的估计的。

  我愿意学习,我总觉得有一个无形的神或鬼压迫着我,催促着我,为什么一些普通的常识你竟白痴一样的不懂?许多名著你为什么当读不读?我总觉得我读不下来,我不想开脱自己。即或老天多假我以时日,有的我能读到,而有的,我清醒的知道,我大约是今生读不到的了。但我并不消沉。一是因为我毕竟还不算很老;更主要的是,我知道还有比我年轻的同行们在,他们终将登上高峰。由此,我也想到一位演戏的轻松愉快的职业的年轻朋友们,你们真想干外贸这一行吗?那么,就要准备好吃苦。

  摘自《于是之人生漫笔——一个演员的独白》

  ■吊唁

  冯远征: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开拓者!是之老师一路走好!

  宋丹丹[微博]:于是之,中国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他的才华和贡献成就了北京人艺,他的艺术审美影响并塑造了我。是之老师安息。

  柯蓝[微博]:于先生乘鹤仙游,天上茶馆开张。

  姚晨[微博]:先生千古。

  徐峥[微博]:王掌柜走好!

  阿龙: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于是之仙逝,对于北京的情,对于北京人艺的情,对于那些把老北京演活的艺术家的情,让晚辈借用《茶馆》的台词给您喊一句“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和璐璐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