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中国话剧艺术承上启下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中国话剧表演学派的领军人物,北京人艺演员于是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辞世,享年86岁。虽说老人晚年饱受病痛折磨常年住院早已淡出观众视线,但关于他的境况却始终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昨日下午,噩耗传开便引来八方震动,微博上网友们对艺术家的离去纷纷表示哀悼和痛惜,有网友感叹:“于是之先生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最爱“老马”
因为“把假的演真了”
他是《龙须沟》里的程疯子、他是《骆驼祥子》中最“真实”的老马,他也是曹禺眼中撑起《茶馆》这一话剧史上的瑰宝的平民艺术家……于是之的名字在中国话剧史上何其闪耀,即便如此,他在晚年依然保持着谦卑的姿态,总是自称“平民演员”,哪怕是被唤一声“大师”都会深恐不安。如果说《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人们记住了于是之这个名字,那么《茶馆》中的掌柜王利发则为于是之在中国话剧历史上确立了艺术地位,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而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北京人艺精神的代表之作。尽管提起于是之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程疯子或是王利发,但在于老心目中他更眷恋的是《骆驼祥子》里的“老马”。在某次谈起“老马”一角的成功奥秘时,他直言:“我把假的演真了。”
“真实”是于是之表演艺术的基石,来自他对生活的切肤的体验与铭心的记忆。早年居住在大杂院的于是之,对杂院里拉养车的老郝叔等有过深入接触,他曾在散文《幼学记事》中这样写道:“老郝叔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在人间。”于是之对于“老马”这个角色的热爱,给予人们的启示是——演好角色就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善良人。
于是之从艺40年,塑造了各种底层平民的形象,这无不和于是之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有关:他生长在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大杂院里,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多年来,于是之仍然保留着一个北京平民的生活习惯,只在路边的剃头摊子上理发。下层生活的经历早已融入他的血液。这些生活积累成为于是之日后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宝贵财富。
平民演员
最怕被唤成“大师”
前人艺院长曹禺说过:“《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而于是之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可于是之却总是认为,他演的只是老舍笔下种种性格人物中的一个,还没有演得很圆满。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童道明是于是之的好友,与之相识几十年。他珍藏着一张照片摄于1992年的合影,那是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卸完妆后俩人拍的:“当时他已经很累了,剧院用车送他回家,可是散场很久仍有许多观众在剧场外等候。剧院考虑到老于身体,没让司机停车。此后每提及此事,他总是谴责自己,希望能向观众道歉,批评自己状态不好,失礼于观众。”
于是之的谦虚,包括黄宗江、苏民在内的好友都有同样感慨。于是之15岁开始演艺生涯,他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演员、导演石挥,而他的戏路也被人认为酷似“石派”。但于是之自己从不敢与石挥“比肩”,他常说:“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于是之始终认为自己只是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一介平民,甚至听到记者唤“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他曾直言“表演艺术家”和“演员”两个头衔里更为中意“演员”,他认为:“演员跟作家、画家、诗人一样,是精神的创造者,完全不需要用什么‘表演艺术家’来增光”。
老年痴呆
整整18年不能言语
于是之的晚年饱受病痛折磨,长篇电视人物传记片《演员于是之》中,完整记录他的晚年生活。在电视片播出时,年届83岁的于是之已静静在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躺了许多年,靠着先进的仪器维持着生命,并已有整整18年未能言语。“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这是于是之在得病之初曾写下的话语。
于是之在65岁时突发脑梗塞并随后发展成老年痴呆,即使身体越来越糟糕,记忆力越来越差,却未曾放弃舞台。1992年7月16日,于是之告别演出,首都剧场上演经典剧目《茶馆》。那时的于是之已知道自己有忘词的现象。“他看着我的脸,却怎么也叫不出常四爷的名字来。”曾在《茶馆》中出演常四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看着舞台上着急流汗,却老忘词的好友,内心哭泣不止,“我不能在台上哭,我只能帮着他把话接过来。”《茶馆》的谢幕演出,全场观众鼓掌起立。对于自己的这场谢幕演出,于是之随后曾撰文写道:“观众太宽容了,太宽容了,我自感万分羞愧。”
已逝的林连昆也是于是之生前好友。两个大师有着相同处境。有一年,林连昆看见了一直思念的于是之,那是在北京中医院,当电梯门打开时,林连昆看见了站在电梯外的于是之,他激动地一把抓住老友的手,他想告诉老友,自己想他,但他说不出一个字来。更让他难过的是,此时的于是之表情木然,双眼直直看着前方,他已经不认识林连昆了。
生平简介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1927年7月生于唐山,原籍天津市人。百日丧父,后随母迁至北京居住,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为了养家糊口,15岁便四处求人找事做。曾做过仓库佣工,后当了抄写员。业余时间,参加辅仁大学同学组织的沙龙剧团演戏。他演的第一个戏,是一部法国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叫《牛大王》。1945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因失业随之辍学,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
从1946年初至1948年底先后在平津等地演出了话剧《蜕变》、《以身作则》、《孔雀胆》、《升官记》、《黑字二十八》、《称心如意》、《家》、《上海屋檐下》及《大团圆》等。北京和平解放后,于1949年2月参加了华北人民文工团作演员,直至离休。数十年来,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1951年初,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中出色地扮演了程疯子这一角色蜚声剧坛。同年8月,又在歌剧《长征》中扮演了领袖毛泽东,此后又塑造了《虎符》中的信陵君,《日出》中的李石清,《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关汉卿》中的王和卿,《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以革命的名义》中的捷尔任斯基,《丹心谱》中的丁文中以及《洋麻将》中的魏勒等舞台形象。特别是1958年在老舍名剧《茶馆》中扮演的王利发在艺术上更是炉火纯青。此外,他还拍摄了电影《龙须沟》、《青春之歌》、《以革命的名义》、《丹心谱》、《秋谨》等。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等。
新报记者 朱 渊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