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场景、不算复杂的剧情、两个人在台上一说两个小时……昨晚,陈道明、何冰主演的北京人艺话剧《喜剧的忧伤》巡演南京站首场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陈道明、何冰两位戏骨级实力派明星将这出难度极高的“双人话剧”演绎得精彩淋漓、入木三分。而南京观众也相当捧场,陈道明和何冰谢幕了十几次观众仍掌声不息,接下来该剧还将在南京连演5场。
的确很喜剧,“让天上的雷劈死我吧”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战时期,由北平迁往重庆的喜剧剧团的一名编剧将自己的剧本呈交戏剧审查科刚调任的审查官审查。刚从前线负伤归来的审查官厌恶戏剧,剧本被批为“不可救药”,就这样,心怀梦想又肩负整个剧团生存压力的编剧一次又一次修改,而审查官潜移默化地被这个小编剧改变了……剧情看似很简单,但所有剧情都要靠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来推进,极为考验演员的功力和气场,现场效果证明:陈道明和何冰完全hold住了!这是一部不靠段子而靠情节取胜的喜剧,每一个笑点都靠前后剧情发展,就像前后数次出现的审查官家的乌鸦,就像反复出现的“德国有窝头吗?希特勒能吃窝头吗?”,就像剧本中数次修改的“为国”和“为锅”,就像从《罗丽叶与朱密欧》改到《许山伯与祝英蛇》……尤其是剧中巧引了《雷雨》中的经典台词“让天上的雷劈死我吧”,这句台词每次出现“笑果”都比前一次更强烈,到后来只要两人在台上一摆出这句台词对应的经典姿势,台词还没说出来观众就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剧中审查官说“你让我笑了83处”,而对南京的观众来说,全场笑的次数可远远不止这么多次哦。真正高级的喜剧不仅要好笑,比好笑更高级的是幽默。《喜剧的忧伤》与其说搞笑,不如说幽默更合适。剧中所有的桥段都是环环相扣的精巧,所有“包袱”都有“前因后果”。该剧改编自日本编剧、导演三谷幸喜的作品《笑的大学》,该剧本曾在英国、俄罗斯、韩国等世界各地上演,《泰晤士报》剧评称该剧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喜剧”。中国版将背景和剧情做了本土化的“移植”,从故事到笑点都实现了“无痕转接”,全剧几乎从头幽默到尾,无愧“最高级的喜剧”。
但也很忧伤,“我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既为“喜剧的忧伤”,当然这出喜剧的最大特点就是“忧伤”。因为这不是两个小时笑话、段子的荟萃,也不是两个人各种夸张肢体动作逗人发笑,这是个有着相当内涵和外延的故事,让你回味的绝不仅是现场的两个小时。剧中的情节看似荒诞但又有着相当真实的思考,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正义的,因为“编剧”的剧本通过了审查,而且故事反而更精彩,“审查官”在看似改变编剧实则被编剧改变的过程中真的发生了改变,两个小时的开始,审查官说“我从不看话剧那个破玩意”,而两个小时还没到,他的观念变成了“戏比天大”。但喜欢上喜剧的审查官最后还是要求一部喜剧“去掉所有喜剧因素”,因为“制度就是制度”……这里没有“好人”和“坏人”,“审查官”和“编剧”各自满怀理想,又被迫为了理想妥协,最后剧演不成了,编剧要上前线了,审查官对他说:“我希望你能活着回来,这个剧本我给你留着,等你回来上。”“这些日子,你让我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你让我笑,笑得我腹肌都发达了,我要让观众的腹肌也发达起来。”……故事到结束对白还是包袱不断,观众还在笑,但这欢笑背后却带着忧伤。最后一幕是二人互道保重再见,观众的眼睛都酸酸的。
别样陈道明,“你就叫我独眼龙吧”
《喜剧的忧伤》是陈道明暌别话剧舞台三十年后首次回归,这是一次惊喜的亮相,也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不过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思考证明陈道明此次“冒险”的成功。从始至终,陈道明在剧中的角色连个名字都没有,就像他自己最后说的,“你就叫我独眼龙吧”,戴着一只眼罩的陈道明让南京观众记住了这个既严肃却又可爱、既刻板却又心软的独眼龙审查官。演了30年影视剧,演遍了王侯将相,观众习惯了陈道明的各种高清特写,但昨晚记者尝试在剧场最后一排看舞台上的陈道明,发现即使看不清他的表情和眼神,但他的深厚的台词功底和强大的表演气场仍清晰地传达到了剧场每一个角落,他的表演含而不露,观众暂时忘记了银幕上那个特写版陈道明,现场接收到的就是个活灵活现的“独眼龙”。何冰无疑是精彩的,但因为他在话剧舞台上“优秀惯了”,此次观众更多关注的是陈道明30年来话剧首秀的表演,而整场演出“强强对话”碰撞出的火花不断。他们的表演就像这部话剧,很喜剧,很高级的喜剧。
导演说:不介意票房,更在意观众
此次改编的中文版本中,故事的背景则改成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演出前记者采访了该剧的导演徐昂,徐导表示:“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刚好是东西方文化相碰撞的阶段,各种文化背景使得那个时期的人有一种独特的美,在艺术上也更好发挥”。对于陈道明让人拍案叫绝的表演,导演告诉记者,陈道明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对自己和剧本的要求都非常高,他常常用一种常人无法承受的状态去要求自己,因此只在短短几天就迅速进入状态,他也觉得陈道明是一位对演戏有很大耐心的演员。该剧在各站的演出均取得了相当惊人的票房佳绩,徐昂却表示自己是一个创作者,对于数字没有很大概念,“相比来说更看重的是观众在现场的反应,话剧的表演形式比较没有遗憾,因为可以随时听取观众意见而适时作出修改”。
同行说:剧本高,表演高于剧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昨晚现场的观众内行可不少,在观众席中记者可是发现了一位“内行”:江苏省话剧院的副院长解涛,当记者问他的观感他连连点头,“这部戏对陈道明是个冒险,但从效果上看,陈道明为我们话剧演出树立了一个相当高、很难逾越的标杆,表演太好了!”他表示自己看何冰的戏看得多了,何冰一如既往地棒,“对子戏相当难演,但他们二人的表演非常精彩。当然,这个剧本特别好,这个剧在全世界都很出名。不过这也不是说特别难得一见的剧本,总的来说用我们行内的话说是‘人保戏’,就是说即使二流剧本,好演员也可以演出一流效果。我个人觉得,两个演员的表演比剧本水准还要高,绝对是给剧本加分的”。
扬子晚报记者 张艳